时间: 2025-04-27 09:1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3:20
清平乐 忆梁汾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
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
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刚听到夜雨声,便感到秋天的气息如此浓厚。
四周环绕着蟋蟀的鸣叫,人却沉默不语,梦中转动的愁绪无处可依。
重重叠叠的山峦横亘在江面,想起你游历的疲倦去了何方。
你知道吗?小窗前的红烛,照亮了我此夜的凄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著名的词人,兼擅诗文。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著称,代表了清初词风的高峰。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友情的思考和感悟,尤其是在经历了亲友离世后,情感愈加沉重,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清平乐 忆梁汾》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景色交织的词作,开头提到“夜雨”,瞬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秋天的气息通过细腻的描写得以体现,夜雨的声音与蟋蟀的鸣叫相互交织,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着内心的孤寂。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有梦转愁无据”表达了内心的迷惘,似乎在追忆过去的美好,却又感到无处寄托的忧愁。“忆君游倦何方”是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友人游历的关心和对友人无定的生活状态的惋惜。
最后两句“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则是对孤独的直白描绘,窗前的红烛光辉虽然微弱,却照亮了诗人孤单的夜晚,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情绪。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生命的无奈,体现了纳兰性德作为词人的深厚功力。
逐句解析: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
通过夜雨的声音,诗人感受到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
“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蟋蟀的鸣叫伴随着静谧的环境,诗人内心的愁绪无处可依,梦中也无法找到安慰。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
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壮丽,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心。
“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红烛的微光照亮了诗人孤独的夜晚,象征着他内心的孤寂。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情感与自然交织,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夜雨”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乱山千叠”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美丽的湖泊 B. 壮丽的山景 C. 繁华的城市
诗中“知否小窗红烛”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温馨 B. 凄凉 C. 喜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