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6:51
邑下羹不和,幕中往调护。
纷争非士则,各使捐细故。
颇忆郗参军,能令公喜怒。
应知鞅掌车,历尽崔嵬路。
在城下的汤羹不再和谐,幕间的人总是要去调理。
纷争若不是士人,那么各自就要放弃小的事情。
我常常想起郗参军,他能够使公主的情绪变化。
想必你也知道鞅掌车,经历了崔嵬的艰难路途。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作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富于个性,风格独特,常常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社会人事的观察与思考,表现出对当时政治和民生困境的关注。
这首诗在结构上使用了四句,呈现出一种对比和反思的情感。开头两句通过描绘羹汤的不和谐,隐喻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不安。接着,诗人引用历史人物郗参军,表达了他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最后两句则通过对鞅掌车的提及,强调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更能理解事物的真谛。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使整首诗更加引人深思。
黄庭坚在诗中不仅仅是抒发个人情感,更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展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诗中使用的比喻和历史典故,使得诗意更加丰富,蕴含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美感。例如,通过“羹不和”隐喻社会的动荡,再通过历史人物的引入,使得诗意更加深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和谐的渴望以及对历史智慧的赞美,诗人以个人的观察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思考。
诗词测试:
《鄂州节推陈荣绪惠示沿檄崇阳道中六诗老懒不能追韵辄自取韵奉和 其四 再登莲落》是谁写的?
诗中提到的“郗参军”是以什么著称的?
诗中提到的“羹不和”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