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39
送之普回乡二首 其二
施元征 〔明代〕
三公出入本康侯,不必台星任去留。
化雨甘棠原有颂,春晖寸草未能酬。
昆源本铎欣重振,腐史金华庆再修。
竹马儿童徒解事,彩云天远更含愁。
全诗翻译:
三公出入本是康侯,不必去依赖台星的去留。
化雨滋润甘棠本有颂歌,春天的阳光照耀寸草却未能报恩。
昆源的本铎欣然重振,腐朽的历史金华又庆幸再修。
竹马上的儿童只会无知地解读事物,彩云在远方更让人感到忧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施元征,明代诗人,字子明,号云溪,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反映对社会的关怀与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施元征送别友人普回乡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古典典故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事的感悟。
施元征在《送之普回乡二首 其二》中,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联以“三公出入本康侯”开篇,直接点明了身份与地位,不必依赖天命的去留,表现出了一种洒脱与豁达的态度。接着“化雨甘棠原有颂,春晖寸草未能酬”,则通过对恩泽的比喻,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与回报,尽管现实却常常难以实现。此句的情感基调显得深沉而又略带惆怅。
在后两联中,施元征提到“昆源本铎欣重振,腐史金华庆再修”,进一步探讨了人才的复兴与历史的重修,隐喻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过去的反思。最后以“竹马儿童徒解事,彩云天远更含愁”结尾,表现出一种对无知的无奈与对理想的遥不可及的愁苦,使整个诗篇在深刻的思考中又流露出了一丝柔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对世事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情感基调复杂而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三公出入”中的“三公”指的是什么?
A. 皇帝
B. 宰相
C. 大臣
D. 士人
“春晖寸草未能酬”中的“寸草”比喻什么?
A. 微小的回报
B. 大树
C. 草地
D. 春天
诗中提到的“昆源本铎”象征什么?
A. 历史
B. 人才
C. 友谊
D. 国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施元征与王维的送别诗,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施元征的诗更侧重于对历史与理想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两者风格各异,皆展现了古代诗人对友情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