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1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15:34
声声慢 红叶
作者:邓潜 〔近代〕
雁边霜醉,骛外霞烘,亭皋晚变荒寒。
大海珊瑚,枝柯一幅晴澜。
胭脂是谁多买,付西风吹上林端。
绚秋色,比花开二月,加倍鲜妍。
犹记绿阴浓处,有玉奴消受,閒倚阑干。
点缀笆篱,老来红亦嫣然。
香沟怕他流断,诉愁心珍重题笺。
归路远,望斜阳山外有山。
在雁阵旁,霜气醉人,霞光映照下,傍晚的亭台渐显荒凉寒意。
大海的珊瑚映入眼帘,树枝上绘出一幅晴朗的蓝天。
是谁在秋风中多买了胭脂,随风飘散到林端?
绚丽的秋色,比起二月的花开,更加鲜艳夺目。
我依然记得在浓密绿荫之处,有位美人悠然自得,慵懒地倚在栏杆上。
搭配着篱笆,老了的红叶依然娇艳。
只怕香沟流转断绝,愁苦心情只能珍重地写在笺上。
归途遥远,远望斜阳外还有重山。
“胭脂是谁多买”一句可能暗指秋天的精致与丰盈,这与古代诗人对美女的描写相关,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丰收。
作者介绍:邓潜,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期间,以词风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秋冬之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惆怅。
整首《声声慢 红叶》流露出一种深沉的秋意和对往昔的怀念。邓潜通过细致的自然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色彩和情感的秋天画面。开头几句,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气候变化,霜降的雁群与霞光交织,带来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萧瑟的氛围。接下来的描绘则通过“珊瑚”与“晴澜”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在情感层面,诗人通过“胭脂”与“玉奴”的描写,暗含了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尤其是“老来红亦嫣然”,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尽管老去,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美的追求。
词的结尾“归路远,望斜阳山外有山”,在远望时的惆怅与孤独中,隐含了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体现出一种对人生旅途的哲理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胭脂是谁多买”指代的是:
A. 自然美
B. 女性的美丽
C. 秋天的丰盈
D. 远方的山水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
C. 怀念
D. 迷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