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0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07:19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同辞官路返乡闾,两驌驦中间以驽。
前後顾瞻羞倚玉,支干引从偶连珠。
这首诗描写的是辞官返乡的情景。诗人和友人一同告别官场,走在回家的路上。两匹马之间,诗人感到略显迟缓。在前后环顾四周时,羞愧得不敢倚靠在美玉上。马的支干引导着我,偶然看到串联的珠子。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玉”在古代常用来象征高贵和美好,与诗人辞官后的心态形成对比。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塘,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以自然诗和咏物诗见长,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辞官返乡之际,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乡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杨万里的《益公题三老图二首》通过对“辞官返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平淡生活的渴望。诗的开头“同辞官路返乡闾”,就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告别。接下来的“两驌驦中间以驽”,则通过马的意象隐喻了诗人内心的迟疑和不安。马的速度象征着官场的繁忙和竞争,而“驽”则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无奈和选择。
“前後顾瞻羞倚玉”,一句中,诗人自觉对不起那种美好的生活,内心充满了羞愧。这里的“玉”象征着高贵的生活和地位,而诗人辞官后却感到自己与之格格不入,体现了他对物质和名利的淡泊。最后一句“支干引从偶连珠”,则传达了一种随意和偶然的美感,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便生活平淡,但依然可以有自己的乐趣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归乡后的自我反省,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对平淡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人辞官后回到哪里?
“羞倚玉”中的“玉”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驌驦”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