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点绛唇 重九后五日作》

时间: 2025-05-02 18:15:03

诗句

体入虚空,犹然未可为凭据。

真空路。

气神相聚。

现世阳神去。

若遇知音,此事堪分付。

君听取。

莫生疑*。

行满天将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5:03

原文展示

点绛唇 重九后五日作
体入虚空,犹然未可为凭据。
真空路。气神相聚。
现世阳神去。若遇知音,此事堪分付。
君听取。莫生疑。
行满天将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对虚无与现实的思考,虽然身处虚空之中,却仍无法完全依赖于此作为凭证。真空的道路上,气与神的结合仿佛在此聚集。在此世俗生活中,阳光之神已然远去。如果遇到知音,可以把这些心事倾诉给你。希望你能倾听,不要生疑。最后,宇宙的力量将会庇护我们。

注释

  • 体入虚空:指作者的思想或精神状态进入一种虚无的境界。
  • 凭据:依据、根据。
  • 真空路:指一种抽象的、无物质的状态或境界。
  • 阳神:在道教思想中,阳神象征着光明、积极的精神状态。
  • 知音:指能理解自己内心深处感受的人。
  • 行满天:指一种宇宙力量或神秘的保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尹志平,元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对人生、自然和哲理的思考。他的诗词风格多以简练、深邃见长,常用隐喻与哲理交织。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重阳节后的五天,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圆,作者在此时创作,可能意在反思生命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词充分展现了尹志平对人生与宇宙的深刻思考。开头以“体入虚空”引入,带有一种哲学的探讨,似乎在探求生命的本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都在思索个人的存在与价值,这首词则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挣扎与追寻。

接着,诗中提到“真空路”,象征着一种脱离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道路。这样的意象与道教思想相契合,表现出一种对精神生活的向往。随后提到的“若遇知音”,进一步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性,知音能让孤独的心灵得到慰藉。

最后几句“行满天将护”,则充满了希望与信念,暗示在宇宙的护佑下,我们的内心追求并不孤单。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沉思以及对知音的渴望,使得整首词在哲理上更加深邃,情感上更为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体入虚空: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试图与世俗隔离。
  • 犹然未可为凭据:尽管身处虚空,但这并不构成实际的支撑。
  • 真空路:指向一种追求精神世界的道路。
  • 气神相聚:体现在内心深处的和谐状态。
  • 现世阳神去:反映出世俗的光辉不再,内心感到失落。
  • 若遇知音,此事堪分付:渴望与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分享内心的感受。
  • 君听取。莫生疑:希望对方能够理解,不要产生疑虑。
  • 行满天将护:表达了一种乐观的信念,宇宙的力量将给予保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虚空”比喻内心的空寂。
  • 拟人:将“阳神”赋予人性,增加了情感色彩。
  • 对仗:如“气神相聚”与“现世阳神去”,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以及在无常的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空:象征内心的空寂与对生命的反思。
  • 阳神:代表了光明与失去的希望。
  • 知音:象征着理解与沟通的纽带。
  • :暗示宇宙力量,带来庇护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体入虚空”中的“虚空”指什么?

    • A. 物质世界
    • B. 精神状态
    • C. 自然现象
    • D. 社会生活
  2. “若遇知音,此事堪分付”中的“知音”指的是?

    • A. 朋友
    • B. 理解自己的人
    • C. 亲人
    • D. 同事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作品同样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尹志平的诗则更多地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 《道教文化与文学》

相关查询

送澄江上人赴兴元郑尚书招 送萧正字往蔡州贺裴相淮西平 送家兄赴任昭义 客舍有怀 偶然书怀 山中述怀 春日闲居 亲仁里居 忆山 送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杏的词语有哪些 通俗易懂 迫在眉睫 荔子 道傍之筑 雄振 皮字旁的字 云端看厮杀 幺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车次 虎字头的字 楚庙 谗佞之徒 如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