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1:18
修行休觅虎龙儿。
只要灵明识本机。
昏则弥陀成外盗,
悟来烦恼是菩提。
常搜己过心明显,
唯见他非性转边。
打破般般休歇去,
虚堂深处伴牟尼。
修行时不要去寻求那些虚幻的虎龙神通。
只要灵明地认识自己的本性。
如果心昏沉,就如同弥陀成了外面的盗贼;
一旦觉悟,烦恼其实就是菩提。
常常审视自己过去的过失,心中明了清晰;
只看到他人不是自己本质的转移。
打破这一切的纷扰与休息,
在虚静的殿堂深处与释迦牟尼相伴。
《瑞鹧鸪》是谭处端的一首禅诗,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深刻理解。诗中首先以“修行休觅虎龙儿”开篇,直接否定了对外在神通的追求,强调内心的觉悟才是修行的真正目的。接着,通过“昏则弥陀成外盗,悟来烦恼是菩提”一联,揭示了困扰心灵的烦恼与内心的觉悟之间的辩证关系,达到一种超越的理解。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过失,强调自我审视的重要性。最后两句“打破般般休歇去,虚堂深处伴牟尼”呼应了开头,指向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宁静状态,象征着与佛陀释迦牟尼的心灵相通。这种宁静与觉悟的境界,正是谭处端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修行的真谛,强调内心的觉悟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智慧。
选择题:
诗中“修行休觅虎龙儿”意指什么?
A. 要追求外在的神通
B. 不要追求外在的神通
C. 要寻找虎龙
D. 以上皆非
“悟来烦恼是菩提”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A. 烦恼是痛苦
B. 烦恼与觉悟是相对的
C. 烦恼可以转化为觉悟
D. 以上皆是
填空题:
判断题: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