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瑞鹧鸪》

时间: 2025-05-07 06:14:06

诗句

修行心炼似寒灰。

放下痴贪气色财。

人我怎生成道果,是非难得产真胎。

无明灭尽朝金阙,情欲俱忘拜玉阶。

修炼直须烟火灭,为心低处有蓬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4:06

原文展示:

瑞鹧鸪
修行心炼似寒灰。
放下痴贪气色财。
人我怎生成道果,
是非难得产真胎。
无明灭尽朝金阙,
情欲俱忘拜玉阶。
修炼直须烟火灭,
为心低处有蓬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修行的心境如同寒灰,必须放下对财富和色欲的执念。人和我,如何才能得到道果呢?是非难以产生真正的成就。若无明心灭尽,清晨时分才能朝拜金阙,情欲全然忘却,才能拜入玉阶之中。修炼的过程,必须让烟火都熄灭,唯有心灵沉静,方能达到蓬莱。

注释:

字词注释:

  • 修行:修炼心性,追求道理。
  • 寒灰:比喻心灵的状态,冷清而无生气。
  • 痴贪:愚痴的贪欲。
  • 道果:修道所获得的果实。
  • 真胎:真正的成就。
  • 无明:无知、迷惑。
  • 金阙:指天界,象征高尚的境界。
  • 玉阶:指高贵的地方,常用来形容理想的修行境界。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理想的修炼境界。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金阙”和“玉阶”都与道教的神仙境界相关,描绘了修行者所追求的理想状态。“蓬莱”则是道教中人们向往的仙境,代表着修炼成功后的美好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处端,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道教思想,倡导修身养性,具有较强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瑞鹧鸪”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个人修行和内心的追求成为许多文人所向往的目标。诗中反映了对世俗欲望的抛弃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挣扎与觉悟。开篇以“修行心炼似寒灰”,生动地描绘了修行的艰难与内心的冷淡,暗示修行并非轻松之事。接着,诗人反思了世俗欲望对内心的困扰,强调放下痴贪的重要性。这种对物质欲望的否定,体现了道教思想的核心:追求精神的解脱与超越。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无明灭尽朝金阙”描绘出一种理想的境界,表达了对道果的向往。最后两句则以“烟火灭”为喻,强调修炼的过程需要放下外界的干扰,回归内心的宁静,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境界。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困惑向觉悟转变,展现了谭处端对道教修行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修行心炼似寒灰。
    修行的心境如同寒冷的灰烬,缺乏生气与温暖,暗示心灵的困境。
  2. 放下痴贪气色财。
    需要抛弃对贪欲、色欲和财富的执念,强调内心的解放。
  3. 人我怎生成道果,
    反思人和我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道果,表达对修行成果的期望。
  4. 是非难得产真胎。
    是非争执难以孕育出真正的成就,强调内心的平和与清明。
  5. 无明灭尽朝金阙,
    当无明消失,才能在清晨向金阙朝拜,象征着修行的成功。
  6. 情欲俱忘拜玉阶。
    忘却情欲,才能在玉阶前朝拜,体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7. 修炼直须烟火灭,
    修行必须让烟火(欲望)熄灭,强调净化内心的重要性。
  8. 为心低处有蓬莱。
    只有在心灵低处,才能体会到蓬莱的美好,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炼似寒灰”,将心境比作寒灰,形象地表达了修行的艰难。
  • 对仗:如“无明灭尽朝金阙,情欲俱忘拜玉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金阙、玉阶和蓬莱等意象象征着理想的修行境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世俗欲望的抛弃和对内心修炼的追求,倡导通过内心的净化与觉悟,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体现了道教的修身养性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灰:象征冷清、无生气的心境。
  • 金阙:象征高尚、理想的境界。
  • 玉阶:象征获得的成就与尊贵的地位。
  • 蓬莱:象征理想的修炼成果,强调超越世俗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灰”象征什么?
    A. 温暖的心境
    B. 冷清的心境
    C. 繁华的生活

  2. “无明灭尽”所指的是?
    A. 增长知识
    B. 消除迷惑
    C. 追求财富

  3. 诗人认为修行者需要放下什么?
    A. 书本知识
    B. 世俗欲望
    C. 亲情友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提到放下世俗,追求内心自由。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对道教思想的体现,强调心灵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比较谭处端与陶渊明的作品,二人均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谭处端更注重内心的修炼,而陶渊明则更强调自然与社会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元代诗人谭处端研究》
  2. 《道教文化与文学》
  3. 《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 有鸟二十章(庚寅)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 嘉陵水(此后并通州诗) 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 相忆泪 长滩梦李绅 留呈梦得、子厚、致用(题蓝桥驿) 折枝花赠行 过东都别乐天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人作 碎首糜躯 蚁阵蜂衙 靣字旁的字 学贶 单耳刀的字 包含剖的词语有哪些 力字旁的字 鉴往知来 一厢情原 米字旁的字 市吏 墨丈寻常 包含托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玩视 深入骨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