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2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9:41
瑞鹧鸪
昨非今是未嫌迟。一塔长存鬓已丝。
范陆诗名为劲敌,湖山佳处著新辞。
荣枯岂必天能定,得失还应子自知。
燕颔虎头飞食肉,不如三绝长康痴。
昨天与今天的变化虽然不快,但也不觉得太晚。一座塔依旧矗立,白发已渐生。范仲淹与陆游的诗名是我的劲敌,而那湖光山色的美好之处,我也写下了新的诗句。荣华与衰败难道一定由天命来决定吗?得失的道理,还是要靠自己去领悟。燕子头颅高昂,像是飞去捕食肉食的猛禽,但比起三绝的长康之痴情,真是不值一提。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风华正茂之年,致力于诗词创作,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他在中学任教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这首诗是在汪东退居后创作的,他在西白塔子巷静心思考人生与创作,借塔的形象来反映自己的心境和对诗歌的思考。
汪东的《瑞鹧鸪》以深邃的哲理和对比手法,描绘了人生的变迁与自我反思。诗的开头,"昨非今是未嫌迟",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的不可避免,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轨迹的感慨。紧接着“一塔长存鬓已丝”,塔的象征意义表现了持久与坚韧,而白发则暗示着诗人的人生经历。接着提到的“范陆诗名为劲敌”,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当代文人的崇敬,也显示出他对诗歌创作的追求与挑战。
诗中提到“荣枯岂必天能定”,引发读者深思,成功与失败并非命中注定,而应由自身努力理解与把握。最后两句,燕颔虎头的比喻,表现出对追求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执着比表面的光鲜更为重要。整首诗流畅而富有哲理,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诗歌与自我的独特见解。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强调自我意识与内心的追求,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诗中提到的两位劲敌是谁?
诗人认为荣华与衰败如何?
诗中提到的“燕颔虎头”比喻了什么?
汪东的《瑞鹧鸪》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汪东更侧重于自我内心的反思,而陆游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与关怀。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