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5:41
有兵不若森于庭,发天下若庄于棚。
汗马不若繫于营,休兵要待民力生。
平章政事光禄卿,阁下万卷清香凝。
书生香,德生馨,况复爇鼎相熏蒸。
绿烟一缕风度棂,光禄燕寝寝不惊。
蝴蝶飞来窥枕屏,周公入梦话东征。
山甫依稀亦言并,天既反风禾稼登。
告以补衮垂鸿名,杨子进规为座铭。
有客如此真贤卿,有客如此真贤卿。
廪人饱粟,庖人馈鲭,燕昭台上千金轻。
钱唐博士起相庆,有如十八学士登蓬瀛。
有兵器的力量不如庭院里的一片树木,
治理天下的智慧不如一个庄稼的棚子。
战马的英勇不如安静地系在军营,
休战还需等待百姓的力量复兴。
平章政事任职的光禄卿,阁下收藏的万卷书中香气凝聚。
书生的香气,德行的馨香,何况还有鼎中煮食的蒸气。
一缕绿烟轻轻飘散,随风透过窗棂,
光禄卿的燕寝里安静无惊。
蝴蝶飞来偷看屏风,周公在梦中谈论东征的事。
山甫也依稀说起此事,天已反风,禾稼丰登。
告知补衮的垂鸿名,杨子进规为座上的铭文。
如此有才德的客人,真是贤良的卿士。
廪人吃饱了粮食,庖人送来鲭鱼,
燕昭台上的千金显得轻如鸿毛。
钱唐的博士上任庆贺,
宛如十八学士一起登上蓬瀛。
杨维桢(1280-1350),字季明,号阮亭,元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多关注社会现实,作品充满了对民族前途和社会政治的思考。
《凝香阁诗》创作于元代时期,社会动荡,政治不稳,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时局的关注与对文人文化的推崇,反映出对和平与安宁的追求。
《凝香阁诗》是一首主题深远、意蕴丰富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士人文化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有兵”与“森于庭”,展现出对物质力量的反思,强调精神文化的重要性。接着,诗人用“平章政事光禄卿”描绘出一位理想的官员形象,传达出对文官的崇敬和期望。
在语言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生动形象。比如“书生香,德生馨”,用香气来象征人的德行和文化修养,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此外,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典故,如周公、杨子等,增强了诗的文化厚度,使得诗意更为丰富。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理想的阐述,更是对社会责任的呼唤,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社会的深切关怀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杨维桢展现出了一幅关于文化与道德、战争与和平的宏大画卷,让人深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文化与道德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表达了对贤良政治的期待,以及对和平社会的向往。诗人在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也渗透了对个人修养的追求,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关怀。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赋予了诗更深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中提到的“光禄卿”是什么样的官职?
诗中提到的“周公”是谁?
诗中用“书生香”来象征什么?
可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社会责任及文化追求上的异同。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经历与感受,而杨维桢则更关注文化与社会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