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8:49
君不见獬豸不识字,高柱削铁坚,白简孰辨贤不贤?
又不见鵔鸃偏尚武,高屋压虎肩,五兵不理长酣眠。
铁崖老狂者,强项如董宣。小巾制子夏,正要江东传。
人间绯紫揎,已蜕风中蝉,脱巾漉酒东篱边。
吴淞老褐来贺我,倒冠共醉春风前。
我歌此歌君拍手,东壶西阆开洞天,
洞天之鹤为我双回旋。
你难道没有看到,那种獬豸虽不识字,却能辨别真伪;高耸的柱子像削铁般坚硬,那白纸又能如何辨别贤良与否?
你难道没有见到,那种鵔鸃偏爱武力,紧压着老虎的肩膀,五种兵器都不理睬,沉沉地酣睡?
铁崖中的老狂者,强壮得如董宣;小巾做的子夏,正是想要传扬江东的名声。
人间那些绯紫的衣裳,早已在风中蜕变,如同蝉脱去外壳;脱下的巾子在东篱边浸酒。
吴淞的老褐来祝贺我,倒冠共醉在春风之下。
我唱这首歌时,你拍手相应,东壶西阆开启了洞天,
洞天中的鹤为我双双回旋。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元代诗人,字士杰,号白石,福建人。他的诗风独特,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批判与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结合个人经历与历史典故,具有浓厚的哲理性。
这首诗作于元代,正是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比不同的典型人物,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感慨。诗中提到的各种意象与典故,反映了当时的人文背景和诗人的个性。
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观察和思考。开篇即以獬豸和鵔鸃引入,前者象征着无知与偏见,后者则代表着对武力的偏爱,二者的对比显现了诗人对文化与武力之间冲突的思考。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铁崖老狂者”和“小巾制子夏”,这两个角色的对比,前者是对社会的批判,后者则是对文化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理解。
在描绘个人生活时,诗人用“脱巾漉酒东篱边”来表现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表明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诗人用“我歌此歌君拍手”来表达对听众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结尾的“洞天之鹤为我双回旋”则象征着理想与自由,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在此达到高潮。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探讨了文化与武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诗人在对话中展现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传达出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獬豸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无知与偏见
B. 智慧与力量
C. 文化的传承
“铁崖老狂者”指代谁?
A. 武力的崇拜者
B. 坚守文化的人
C. 追求自由的人
诗中提到的“东壶西阆”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理想与自由
C. 社会的动荡
与李白《将进酒》相比,杨维桢的这首诗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而《将进酒》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都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表达方式与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