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0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01:31
一寸横波最泥人,
东流西去总无因。
洞庭木落佳期远,
洛浦风生往迹湮。
壁月终残天外路,
余霞空染镜中身。
从今楚客登临处,
红蓼青苹未是春。
一寸的波光最能淹没人心,
东流西去的水流总是没有缘由。
洞庭湖的树木已经凋落,良辰美景已远,
洛浦的风生起,往日踪迹已消逝。
墙上的月亮渐渐残缺,路在天外已无踪影,
余晖空染着我镜中映现的身影。
从今往后,楚地的游子登临之处,
红色的蓼草和青色的苹草已不是春天的景象。
启功(1912-2005),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和美术教育家,擅长古诗词创作,作品多表现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此诗作于启功晚年,正值其人生回顾与思索的阶段,诗中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传达了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
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伤与思索。开头两句通过波光和水流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无奈与迷茫,似乎在诉说着人生的起伏与无常。接着,洞庭湖的凋落和洛浦的风声交织在一起,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以及对逝去岁月的追忆。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壁月和余霞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孤独和空虚的感受,同时也暗示着春天的远去,象征着失去希望与憧憬。
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又细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与对自然的热爱。启功以清新而又淡雅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的氛围,让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哪个湖?
A. 太湖
B. 洞庭湖
C. 鄱阳湖
“壁月终残”中“壁月”指的是什么?
A. 墙上的画
B. 墙上的月亮
C. 墙外的景色
诗中提到的“楚客”代表什么?
A. 来自楚地的游子
B. 古代的诗人
C. 旅途中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