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7:12
古史从头看,兴亡成败,眼花缭乱。
多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部完蛋。
尽成了,灰尘一片。大本糊涂流水帐,
电子机,难得从头算。竟自有,若干卷。
书中人物千千万,细分来,寿终天命,
少于一半。试问其余哪里去,脖子被人切断。
还使劲,齿斤齿斤争辩。
檐下飞蚊生自灭,不曾知,何故团团转。
谁参透,这公案。
这首诗从古代历史的角度出发,回顾兴亡成败的故事,令人眼花缭乱。多少王侯将相,多少贼人,早已全部消亡,化为尘埃。历史的真相就像一片混乱的流水账,电子计算机也难以准确计算清楚。书籍中记载了无数人物,细细分类,能够活到老死的人少之又少。试问其余的那些人都去了哪里,仿佛是脖子被人割断了一样。人们仍然在争辩,口舌之争毫无意义。檐下的飞蚊自生自灭,不知道为何会如此反复。究竟谁能参透这其中的道理呢?
启功(1912-2003),字承恩,号启功,著名书法家、诗人、学者。启功的诗词作品常以历史为题材,富有哲理思考,风格独特,语言简练。
这首《咏史》创作于当代,正值社会变革和历史反思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对历史的无奈与哲学的探讨。
《咏史》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启功以“古史从头看”开篇,带领读者从历史的角度回望人类的兴亡成败。诗中“眼花缭乱”一词,生动地描绘了历史的复杂与多样,令人难以捉摸。随着诗句的深入,启功将历史人物与事件一一剖析,指出在历史长河中,多少王侯将相和贼寇最终都归于尘土,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不仅是一种对历史的无奈感慨,也引发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尽成了,灰尘一片”,这句话浓缩了历史的沉重与无常,启功利用“灰尘”这一意象,象征着历史的短暂与脆弱。接着,诗人提到“电子机,难得从头算”,暗示现代技术对历史的解读并不完美,历史的真相依然难以揭示。
在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中,诗人指出“寿终天命,少于一半”,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诗人用“脖子被人切断”来形容那些消失的历史人物,暗示着历史的残酷与无情。最后,诗人用“檐下飞蚊生自灭”的意象,表达了对无意义争辩的无奈,暗示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命运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启功通过历史人物的兴亡,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命运的无常,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多少王侯多少贼”,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脖子被人切断”是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提到“檐下飞蚊”,这是用来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