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4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44:40
新竹
作者:刘兼 〔唐代〕
近窗卧砌两三丛,
佐静添幽别有功。
影镂碎金初透月,
声敲寒玉乍摇风。
无凭费叟烟波碧,
莫信湘妃泪点红。
自是子猷偏爱尔,
虚心高节雪霜中。
这首诗描绘了窗前的竹子,几丛竹子生长在窗台旁,给这宁静的环境增添了几分幽雅的气息。月光透过竹影,像碎金一样洒落,竹子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动,发出清脆的声音。诗人认为,江湖中飘荡的烟波和湘妃的泪水都不可信,竹子本身的高洁品德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诗的最后,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偏爱,认为竹子在风雪中依然保持高洁的品质。
刘兼,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善于描绘自然景象,尤其对竹子的赞美较为突出。他的作品多表现隐逸之情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此诗作于一个清幽宁静的环境中,诗人通过竹子表达了内心的高洁追求,反映了唐代士人对自然与高洁品德的向往。
《新竹》是一首充满幽静和高洁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和高尚品德的崇敬。开篇以“近窗卧砌两三丛”引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竹子在窗前生长,给安静的空间增添了生气与灵动。接下来的“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两句,极富画面感和音韵美,用月光和风声的描写,传达出竹子在幽静夜晚的美妙。最后几句则从竹子的外在美转向内在品质,强调竹子的坚韧和高洁,体现了诗人对品德的追求与欣赏。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对高洁品德的向往,同时反映出唐代士人追求清高与隐逸的生活态度。竹子在诗中不仅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高尚品格的代表,诗人通过竹子寄托了自己高洁的情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与赞美,传达了高洁品德和自然美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无凭费叟”指的是?
诗中的“影镂碎金”比喻了什么?
诗人对竹子的态度是:
《竹里馆》中的竹子同样象征了高洁与隐逸,但王维更注重表达与自然的和谐,而刘兼则在《新竹》中更强调竹子的坚韧与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