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时间: 2025-04-30 13:40:56

诗句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0:56

原文展示: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白话文翻译:

汉武帝热爱神仙之术,烧金祭祀以求得紫色的烟雾,
而马厩里全是肉马,无法理解飞向天空的奢望。

注释:

  • 武帝:指汉武帝刘彻,是西汉时期的皇帝,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思想。
  • 神仙:指道教中的仙人,象征着长生不老的理想。
  • 烧金:是指焚烧黄金作为祭品,以求得神仙的眷顾。
  • 紫烟:道教中象征神秘和灵异的气象,代表着神仙的降临。
  • 厩中:马厩,饲养马匹的地方。
  • 肉马:指普通的、用于劳役的马。

典故解析:

汉武帝因其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而进行许多道教祭祀活动,尤其是焚烧金银以求得神仙的庇护。诗中提到的“紫烟”象征着神秘的道教文化,而“肉马”则表明了现实中对物质的依赖和对理想的无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贺(790—816),字长吉,陇西人,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和浓烈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描绘神话、梦幻和自然景色,富有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文化的关注以及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的批判,表现出诗人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贺的这首《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以汉武帝对神仙的痴迷为切入点,通过对比“肉马”和“上青天”的意象,揭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汉武帝的追求看似高尚,但通过“厩中皆肉马”的描绘,暗示了他在寻求永生的过程中,忽视了身边的真实与本质。诗中“烧金得紫烟”不仅指向祭祀行为的荒诞性,也反映了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矛盾态度。李贺在此用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追求理想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无奈,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武帝爱神仙”:直接提出主题,点明汉武帝对道教的热爱。
    2. “烧金得紫烟”:描述其祭祀行为,表现出对神秘力量的渴望。
    3. “厩中皆肉马”:形成鲜明对比,现实中的马匹象征着物质的繁荣。
    4. “不解上青天”:表露出对理想的无知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比:汉武帝的追求与马厩的现实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讽刺性。
    • 意象:紫烟与肉马分别代表理想与现实,富有象征意义。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批判和对精神追求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紫烟:象征理想、神秘、超脱。
  • 肉马:象征现实、物质、世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汉武帝因何事而著名?

    • A. 文治武功
    • B. 热爱神仙
    • C. 建立丝绸之路
      答案:B
  2. “厩中皆肉马”反映了什么主题?

    • A. 对理想的追求
    • B. 对现实的批判
    • C. 对历史的描述
      答案:B
  3. “烧金得紫烟”中的“紫烟”象征了什么?

    • A. 财富
    • B. 神秘与长生
    • C. 战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贺与王维的诗歌都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但李贺更倾向于表现个人情感与理想的冲突,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欲雨 舟中即事 避贼 送陈忠玉兼寄尹梦得黄仲通并寄季通侄五首 赠南回了丰上人三首 其一 咏鹤五首 九日 防江二首 柴门晚步 赠相僧杨嬾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羊鹤不舞 日字旁的字 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见几而作 大字旁的字 深情厚意 一字旁的字 春生秋杀 审曲面势 怀诈暴憎 风从响应 支字旁的字 太上忘情 遮捺 食租衣税 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