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川节中寄季和弟》

时间: 2025-08-01 04:09:05

诗句

平生旷达慕庄周,老觉悲来不自由。

节里忆君频梦见,遥传掬泪过江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04:09:05

原文展示:

平生旷达慕庄周,老觉悲来不自由。节里忆君频梦见,遥传掬泪过江州。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心胸开阔,仰慕庄周的洒脱;现在年老了,心中却感到无奈的悲伤。节日里常常想念你,梦中频频相见,远方传来我捧泪的情意,直至江州。

注释:

  • 平生:一生,指诗人的一生经历。
  • 旷达:心胸开阔,不拘小节。
  • :仰慕,向往。
  • 庄周:指庄子,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以旷达洒脱著称。
  • 老觉:年老后觉得。
  • 悲来不自由:感到悲伤而无法自如。
  • 节里:节日里,指特定的节庆时刻。
  • 忆君:想念你,君指朋友或弟弟。
  • 频梦见:经常在梦中见到。
  • 遥传:远方传来。
  • 掬泪:捧起眼泪,表现悲伤。
  • 江州:指江州,可能是指诗人流亡的地方。

典故解析:

  1. 庄周: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人物,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2. 江州:历史上与李白等诗人有关,可能暗示诗人对故土的思念或过往的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见记载,但其诗作多体现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对人世悲欢的感悟。李壁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相结合。

创作背景:

《临川节中寄季和弟》创作于节日之际,诗人因节日的氛围而思念远方的友人,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对友谊的珍惜。开篇“平生旷达慕庄周”,展现了诗人心胸开阔、向往自由的理想;而“老觉悲来不自由”则表露出他在岁月流逝中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正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接下来的“节里忆君频梦见”,则转向对友人的思念,节日的氛围唤起了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追忆。诗人在梦中常常与友人相见,体现了情感的深切与真挚。最后一句“遥传掬泪过江州”,通过“掬泪”的形象化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内心的悲伤,表现出一种对友谊的无奈与珍惜。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次分明,前半部分引入背景与情感,后半部分则通过意象的描绘深化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生旷达慕庄周:诗人自述一生心态开阔,向往自由的生活。
  2. 老觉悲来不自由:随着年岁增长,内心的悲伤与对自由的渴望愈加强烈。
  3. 节里忆君频梦见:在特定的节日里,想念友人,梦中常常相见,显示出思念之情。
  4. 遥传掬泪过江州:远方传来捧泪的情感,表达对友谊的深切怀念与心中的悲伤。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内心冲突。
  • 意象:如“掬泪”表现了深情与悲伤,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庄周:象征自由与洒脱。
  • :象征思念与悲伤。
  • :象征团圆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壁的“平生旷达”指的是: A. 心胸开阔 B. 年龄增长 C. 遇到挫折

  2. 诗中提到的“庄周”代表了: A. 诗人的朋友 B. 自由洒脱的生活方式 C. 追求名利

  3. “遥传掬泪过江州”中“掬泪”是指: A. 伤心流泪 B. 快乐泪水 C. 祝贺的泪水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现友谊与离愁。

诗词对比:

比较李壁的《临川节中寄季和弟》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岁月流逝带来的感慨,但李壁更强调内心的无奈与悲伤,而王维则更显希望与祝福。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李壁诗集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许推官行县道中纪事 残句:香絮乱飘梁苑雪 芍药诗 太宗皇帝挽歌 哭同年罗著作 贺迤舍人新入西掖 五更睡 再泛吴江 有怀戚二仲言同年 病起思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斗字旁的字 岁在龙蛇 包含刚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琶的词语有哪些 感授 麻字旁的字 所向无敌 私字儿的字 边需 任性恣情 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东歪西倒 单人旁的字 岏巑 鸠占鹊巢 阿娘 蛮争触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