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8:45
冒雨登拟岘台观江涨
作者:陆游 〔宋代〕
雨气分千嶂,江声撼万家。
云翻一天墨,浪蹴半空花。
喷薄侵虚阁,低昂泛断槎。
壮游思夙昔,乘醉下三巴。
在雨气弥漫的千山之中,江水的声音震动着万家的屋舍。
乌云翻滚,犹如一整天的墨汁,波浪拍击着半空中的花朵。
江水喷涌而出,侵入了空中的阁楼,低洼的木筏在水面上摇晃。
我怀着壮志豪情,回想起过去的游历,醉意朦胧中准备下三巴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乘醉下三巴”提到的“三巴”地区,指的是古代四川一带,陆游曾在此有过游历,表达了他对往事的追忆和对壮游的向往。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尤其擅长抒情诗与咏史诗,其作品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悲愤之情。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国势衰微,陆游心中充满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往昔壮游的怀念。诗中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也流露出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写雨中江涨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荡与对过往的追忆。首联以“雨气分千嶂,江声撼万家”开篇,描绘出雨中山峦的层峦叠嶂和江水的奔腾,声势浩大,给人以震撼的感受。随着云层的翻滚,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仿佛云墨与江水的波涛都在映射着诗人的壮志豪情。
中间两联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壮美的意象,“喷薄侵虚阁,低昂泛断槎”描绘了江水的激荡与木筏的漂浮,象征着生命的起伏与不确定性。最后一联“壮游思夙昔,乘醉下三巴”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游历的怀念,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渴望,表现了他内心深处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以豪放激昂的情感为主线,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与细腻的个人情感交织,呈现出一种雄浑而又感伤的艺术效果,令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中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的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巴”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四川
B. 江苏
C. 湖北
“云翻一天墨”中“墨”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雨水
B. 云的颜色
C. 江水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爱国情怀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往事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作品相比,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与个人的感慨,但杜甫更倾向于抒发对国家的忧虑。而陆游则在壮丽景色中流露出对过往游历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望。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