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0:26
感秃鹙潜吟
作者: 顾夐 〔唐代〕
昔日曾看瑞应图,
万般祥瑞不如无。
摩诃池上分明见,
仔细看来是那鹕。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曾经看过很多关于祥瑞的图画,但那些万般的祥瑞不如什么都没有。如今在摩诃池上,我清晰地看见一只鹕,仔细一看,才发现它的真相。
顾夐,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和自然景观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此诗可能是在某次游历中,诗人反思人生的意义与真实的存在,表达了对虚幻祥瑞的质疑和对真实事物的欣赏。
本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开头提到“瑞应图”,暗示作者对吉祥和预兆的追求与思考。然而,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逐渐意识到,万般的祥瑞不如无,反映出一种对空灵的追求。诗人通过摩诃池的描写,揭示了真实存在的意义。在最后一句中,经过细致观察后,鹕的出现代表了真实事物的到来,提醒读者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与真实。整首诗既有哲理的深度,也展现了自然之美,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整首诗强调了对现实的关注,提醒人们在追求美好愿望时,不应忽视眼前真实的生活。
诗中提到的“瑞应图”主要象征什么?
A. 吉祥与预兆
B. 现实与真实
C. 自然与和谐
诗人对祥瑞的态度是?
A. 崇拜
B. 质疑
C. 忽视
“摩诃池”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A. 仅是地点
B. 象征理想境界
C. 描述自然环境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思乡之情,与顾夐的诗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前者侧重思念,后者则强调真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