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0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1:47
题绿萝庵寄希公并致王司马
熙春门外鄂城南,
古阜丛林锁翠岚。
坛净不容纤垢入,
禅高那许俗人参。
云归虎洞萝阴合,
日照龙潭塔影涵。
莫怪辞荣王驾部,
偏来此地结茅庵。
在熙春门外的鄂城南方,
古老的山丘和丛林环绕着翠绿的山岚。
这里的坛子干净,不允许任何细微的污垢进入,
高深的禅道又怎能容许世俗之人光临?
云雾归隐于虎洞,绿萝的阴影交汇在一起,
阳光照耀着龙潭,塔影在水中摇曳。
不要怪我辞别荣华,告别王公的随侍,
我偏偏来到这偏僻之地扎下茅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王驾”或许指的是王司马,是明代著名的文人,彰显了诗人与当时士人之间的关系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作者介绍:
邓仪,明代诗人,生活在明代中期。他以山水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隐逸生活的背景下,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当时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寄托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鄂城南的自然景致,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繁华的拒绝。开篇便以“熙春门外鄂城南”引入,营造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紧接着通过“古阜丛林锁翠岚”的描写,展现出一幅自然景色的画卷。诗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暗示自己对世俗的超脱。
“坛净不容纤垢入,禅高那许俗人参”,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隐士生活的清净与高雅。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的拒绝,以及对修行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接下来的意象“云归虎洞萝阴合,日照龙潭塔影涵”,展现了他所处环境的宁静与美丽,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心灵的归属感。
最后两句“莫怪辞荣王驾部,偏来此地结茅庵”,是诗人对世俗荣华的自我解嘲,强调他选择隐居的决心。这种深邃的思考与淡泊的情感,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内涵和艺术的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明代文人对精神自由和心灵寄托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鄂城南”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南
B. 鄂城
C. 京城
D. 湘江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A. 喜欢繁华
B. 厌倦世俗
C. 追求财富
D. 寻找名声
“坛净不容纤垢入”强调了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环境的清净
C. 生活的繁杂
D. 官场的腐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