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刘进父监庙四首》

时间: 2025-04-30 13:36:43

诗句

岁晚戒行路,问君何远征。

风霜虽自苦,坟墓不胜情。

南徙计岂得,北归边未平。

非惟慕严父,抑亦念难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36:43

原文展示:

赠刘进父监庙四首 赵蕃 〔宋代〕

岁晚戒行路,问君何远征。 风霜虽自苦,坟墓不胜情。 南徙计岂得,北归边未平。 非惟慕严父,抑亦念难兄。

白话文翻译:

岁末提醒你行路的艰辛,问你为何要远行。 尽管风霜自是辛苦,但远离坟墓的情感难以承受。 南迁的计划怎能实现,北归的边疆尚未平定。 不仅是因为敬仰严父,也是因为思念难以相聚的兄长。

注释:

  • 岁晚:指年末。
  • 戒:提醒。
  • 行路:指旅途。
  • 远征:远行。
  • 风霜:比喻旅途的艰辛。
  • 坟墓:指家乡的亲人墓地。
  • 南徙:指南迁。
  • 北归:指北返。
  • 边未平:指边疆战事未平。
  • 严父:尊敬的父亲。
  • 难兄:难以相聚的兄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是赵蕃赠给刘进父的,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边疆战事频发,许多人因战乱而被迫迁徙。赵蕃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友人刘进父远行的担忧,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岁末为背景,通过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诗中“风霜虽自苦,坟墓不胜情”一句,既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又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切情感。后两句“南徙计岂得,北归边未平”,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晚戒行路,问君何远征。”:岁末提醒你行路的艰辛,问你为何要远行。
  • “风霜虽自苦,坟墓不胜情。”:尽管风霜自是辛苦,但远离坟墓的情感难以承受。
  • “南徙计岂得,北归边未平。”:南迁的计划怎能实现,北归的边疆尚未平定。
  • “非惟慕严父,抑亦念难兄。”:不仅是因为敬仰严父,也是因为思念难以相聚的兄长。

修辞手法:

  • 比喻:“风霜”比喻旅途的艰辛。
  • 对仗:“南徙计岂得,北归边未平”中的“南徙”与“北归”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和远离家乡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霜:比喻旅途的艰辛。
  • 坟墓:象征家乡和亲人。
  • 南徙:指南迁,象征动荡的社会环境。
  • 北归:指北返,象征对家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霜虽自苦”中的“风霜”比喻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天气的变化 C. 战争的残酷 D. 生活的困难

  2. 诗中“坟墓不胜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关切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旅途的担忧 D. 对战争的恐惧

  3. 诗中“南徙计岂得,北归边未平”反映了什么社会背景? A. 社会安定 B. 社会动荡 C. 经济发展 D. 文化繁荣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赵蕃《赠刘进父监庙四首》:两者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战乱的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史》: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 用中丞敬相谢承卿送菊韵 沁园春 其一 美人发 沁园春·余少之时 沁园春 其十七 送李潜厓大理还金华 沁园春 美人 沁园春·笑此山人 沁园春 舟中九日次韵 沁园春·凝眸 沁园春 听飓风终日 沁园春·题修翁填词小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进寸退尺 齿剑如归 包含罡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描诗 包含挺的词语有哪些 隆穷 堤溃蚁穴 五势 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壸千金 镸字旁的字 复交 两相情原 生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柳亸莺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