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1:12
准夷当日恣侵渔,
骑马人来直造庐。
穷户仅开三尺窦,
至今依旧小门闾。
这首诗描绘了当年边境的侵扰情况,外族(准夷)在那时肆意侵犯渔场,骑马的侵略者直接来到村庄。贫困的家庭仅能开一个三尺的小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样的小门。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联系到清代边疆的历史背景,特别是与外族的关系及边民生活的艰辛。
作者介绍:林则徐(1785-1850),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以严肃的反侵略立场和禁烟运动著称。他的诗歌常反映民族危机和社会现象,风格简练而深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朝鸦片战争前后,反映了当时边疆民众在外族侵扰下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家园安宁的渴望和对苦难的控诉。
这首诗展现了清代边疆地区民众在外族侵扰下的无奈与苦涩。开头两句描绘了外族的肆意妄为,表达了对侵略者的强烈不满和愤怒,而后两句则展现了穷苦家庭的悲惨境遇。小窗和小门的意象,象征着贫困与无奈,同时也体现出对家园的保护与渴望。林则徐通过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虑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感与对人民命运的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外族侵扰与贫困家庭的生活,表达了对民族危机的深切关注,体现了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词测试:
“准夷”指的是哪个民族?
诗中的“骑马人”象征什么?
“三尺窦”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林则徐的这首诗与杜甫在战乱期间所写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但林则徐更侧重于边疆的侵扰,而杜甫则更加关注整个国家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