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徐京伯通判北征诗卷》

时间: 2025-04-29 19:03:43

诗句

一襟忠谊气,数首北征诗。

,不许公卿见,徒为箧笥奇。

衔枚冲雪夜,击楫誓江时。

此志无人共,愁吟两鬓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03:43

原文展示:

一襟忠谊气,数首北征诗。
不许公卿见,徒为箧笥奇。
衔枚冲雪夜,击楫誓江时。
此志无人共,愁吟两鬓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怀有一份忠诚与友情,写下了几首关于北方征战的诗篇。
我不让那些权贵看到,只是在我的书柜中独自珍藏。
在雪夜中骑马前行,划桨宣誓于江河之畔。
然而我的志向无人能够分享,愁苦的吟唱使我的两鬓渐渐变白。

注释:

  • 一襟:指一身的情怀,形容忠义之气。
  • 北征:北方的征战,指古代军事活动。
  • 公卿:指权贵或官员。
  • 箧笥:古代的书箱,用于存放文书。
  • 衔枚:形容骑马时嘴里含着马嚼子的状态,意味着急切前行。
  • 冲雪夜:在雪夜中前行,表现艰苦环境。
  • 击楫:击打桨,划船,常用以表达誓言和决心。
  • 此志无人共:表达孤独的志向,无人理解和支持。
  • 愁吟:忧愁地吟唱。

典故解析:

  • 北征:历史上多次北方的军事征讨,涉及宋代的对外战争。
  • 公卿:古代对官员的尊称,代表了当时的政治权力结构。
  • 衔枚击楫:均是古代文人习惯用语,前者常用来形容勇往直前,后者往往用来表示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约1040-1120),字希声,号复古,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现实的深刻观察闻名,常有表达个人理想与抱负的作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北方战事频繁,诗人以北征为题,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志向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晰的情感线索,勾勒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的孤独。开头两句,诗人以“忠谊气”表达自己内心的忠诚,同时又以“数首北征诗”表明自己的创作意图,显示出他对北方征战的关注与思考。接下来的句子“不给公卿见,徒为箧笥奇”则透露出诗人对权贵的冷漠与对自我价值的坚持。他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现于权贵之间,反而选择将其私藏,体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衔枚冲雪夜,击楫誓江时”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勇敢无畏的形象,仿佛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勇往直前,誓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最后两句“此志无人共,愁吟两鬓丝”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遭遇孤独的困扰,愁苦的吟唱使他感到生机的流逝,表达出一种深切的悲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襟忠谊气:以“襟”喻心,表露内心的忠诚与气节。
  • 数首北征诗:自信地表明创作,以诗歌记录历史与情感。
  • 不许公卿见:反抗权贵的审视,强调个人的独立性。
  • 徒为箧笥奇:表面上是珍藏,实际上是对世俗的反感。
  • 衔枚冲雪夜:描绘了艰苦的征途,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 击楫誓江时:象征决心与誓言,传递出无畏的精神。
  • 此志无人共:揭示孤独感,无人理解自己的理想。
  • 愁吟两鬓丝:表达因心事重重而逐渐苍老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以“一襟忠谊气”比喻内心的情怀。
  • 夸张:通过“愁吟两鬓丝”夸大内心的愁苦,暗示时间流逝的无情。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忠诚、孤独与理想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孤独感。通过对北征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谊:象征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朋友的情义。
  • 北征:代表征战与理想,暗示历史的沧桑。
  • 公卿:象征权力与地位,引发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 雪夜:象征艰难困苦的环境,表现出诗人的坚韧。
  • 江时:象征誓言与决心,表达出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北征”指的是哪个方向的军事活动? A. 南方
    B. 北方
    C. 东方
    D. 西方

  2. 诗人为何不让公卿看到他的诗? A. 因为他不在乎他们
    B. 因为他想独自珍藏
    C. 因为他害怕
    D. 因为他觉得无趣

  3. “此志无人共”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自豪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春望》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破碎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无奈,与戴复古的孤独感形成呼应。
  • 《登高》:王之涣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出一种壮阔的气势,与戴复古的忠诚志向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送满德兄之任石窝镇 浣溪沙 春闷 浣溪沙 自题画梅 浣溪沙 遗怀 浣溪沙二首 其二 浣溪沙 李花二首 其一 浣溪沙四十四首 其十四 戏题馄饨 浣溪沙(和张文伯海棠) 浣溪沙 浣溪沙二首 其二 春节枕上忆家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符应 不习水土 谫谫屑屑 秃宝盖的字 螺栓帽 肉字旁的字 明若观火 包含己的词语有哪些 玉汝于成 诗词歌赋 父字头的字 包含疹的词语有哪些 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没巴没鼻 水陆之馔 双棒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