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听泉》

时间: 2025-05-06 02:51:23

诗句

天中悬日月,激激正鸣泉。

洗耳岂吾事,披襟聊石边。

焦桐无杂弄,佩玉有群仙。

欲识偃溪语,于今蹄与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1:23

原文展示

天中悬日月,激激正鸣泉。洗耳岂吾事,披襟聊石边。焦桐无杂弄,佩玉有群仙。欲识偃溪语,于今蹄与筌。

白话文翻译

在天空中悬挂着日月,清泉在激荡中急速流淌。洗耳听水与我何干,披开衣襟坐在石边。焦桐树下没有杂音,佩玉相伴宛如众仙。若想了解偃溪的语言,现在只需脚踏水面与筌网。

注释

  • 洗耳:意指洗净耳朵,以专心听水声。
  • 披襟:披开衣襟,表示放松身心。
  • 焦桐:焦黑的桐树,象征静谧的环境。
  • 佩玉:身上佩戴玉器,常象征高贵和清雅。
  • 偃溪:指溪水流淌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邹浩,字景明,号渔阳,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喧嚣生活的逃避与向往。

诗歌鉴赏

《听泉》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的诗作,诗人通过清泉、桐树、佩玉等意象,传达出一种与世无争、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开头两句“天中悬日月,激激正鸣泉”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动,日月的悬挂和泉水的鸣响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动感的氛围。接下来的“洗耳岂吾事,披襟聊石边”则是诗人对自然的沉醉与放松,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焦桐无杂弄,佩玉有群仙”描述了环境的宁静与纯粹,焦桐树下没有杂音,只有佩戴玉器的仙人伴随,似乎在暗示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欲识偃溪语,于今蹄与筌”,诗人表达了对溪水声音的向往,意在揭示自然的深邃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索,流露出一份对简单生活的珍视与对纷扰世俗的超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天中悬日月:天空中悬挂着日月,展示宇宙的壮观。
    2. 激激正鸣泉:清泉声势激荡而鸣叫,描绘自然的活力。
    3. 洗耳岂吾事:洗耳听水与我无关,表示对外界的无所谓。
    4. 披襟聊石边:披开衣襟坐在石边,体现一种悠闲自得的状态。
    5. 焦桐无杂弄:焦黑的桐树旁没有杂音,强调环境的宁静。
    6. 佩玉有群仙:佩戴玉器的众仙,象征清雅的生活追求。
    7. 欲识偃溪语:想要了解溪水的声音,暗示自然的智慧。
    8. 于今蹄与筌:现在只需通过水面与筌网来感受。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个句子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了“日月”、“泉水”、“桐树”等自然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
  • 主题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意象分析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永恒。
  • 泉水: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
  • 焦桐:象征静谧与孤独的环境。
  • 佩玉:象征高雅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洗耳”是什么意思?

    • A. 清洗耳朵
    • B. 专心听水声
    • C. 听音乐
  2. “披襟聊石边”中“披襟”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 A. 紧张
    • B. 悠闲自得
    • C. 忧愁
  3. 诗中的“焦桐”象征什么?

    • A. 热闹
    • B. 宁静
    • C. 繁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邹浩的《听泉》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邹浩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体验,而王维则在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中融入了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大人用韵再一首 送商总郎三首 畴甫叔挽诗 其一 大人和云楼底雪千峰楼头着寓翁梅力开萼绿桃 九月十八日夜泊刘郎浦 其一 除妄 送商总郎三首 温泉院二绝 普照僧生云轩云闲阁 丁东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字头的字 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用意 热烫烫 坐犬 肘行膝步 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鱼脑冻 口字旁的字 贼子乱臣 冲静 徐娘半老 绞丝旁的字 不足为训 牛字旁的字 兴师动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