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4:0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4:07:25
柘湖沦此地,柘山岿其濒。
复惊秦时女,化作湖上神。
世事喜反覆,孰能识涯津。
物变虽万殊,不惑固有人。
柘湖在这片地方沉沦,柘山巍峨屹立在湖边。
再一次让我想起秦朝的女子,她化身为湖上的神灵。
世事总是反复无常,谁能分辨那条通往彼岸的渡口?
物事虽然变化万千,但在这变幻中仍有不迷惑的人存在。
韩维,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作于作者游历柘湖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对历史变迁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柘湖和柘山的景象,带给读者一种静谧而又富有哲理的感受。诗的开头便是“柘湖沦此地”,用“沦”字突显出湖水的沉静与历史的沉重,给人一种历史变迁的沉思。接着,诗人提到秦时女子,仿佛在提醒我们历史的流逝与人事的变化。女子化作湖上神,既是对美的追忆,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在后两句中,诗人更是引入了哲学的思考,世事喜反覆,谁能识涯津,表达了对变化无常的人生的无奈与困惑。在这个万物变化的世界里,诗人却信心满满地指出“固有人”,即使在变化中仍有人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这种精神的坚韧与不屈,十分动人,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力量。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与空间的反思,强调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清醒与坚定,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柘湖在诗中象征什么?
“世事喜反覆”中的“喜”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秦时女”可以理解为?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对比,二者都涉及到自然与人事的变化,但韩维更侧重于哲理的思考,而白居易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