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韩正伦检正挂冠感叹故交怅然久之偶成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1 05:33:31

诗句

心存即鹿叹无虞,画地虽工理反疏。

直枉已传天子诏,厚诬犹见监奴书。

傥令甬道真难继,未必都曹可遂初。

万里上流关社稷,不知天意竟何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3:31

原文展示:

心存即鹿叹无虞,画地虽工理反疏。直枉已传天子诏,厚诬犹见监奴书。傥令甬道真难继,未必都曹可遂初。万里上流关社稷,不知天意竟何如。

白话文翻译:

心中存有即鹿的叹息,无忧无虑;在地上画图虽工整,但道理反而疏远。正直与冤屈已传至天子的诏书,厚重的诬陷仍可见于监奴的文书。倘若甬道真的难以继承,未必都曹能够实现初衷。万里之上关系到国家的社稷,不知天意究竟如何。

注释:

  • 心存即鹿:比喻心中有所顾虑或忧虑。
  • 画地:在地上画图,比喻规划或设想。
  • 直枉:正直与冤屈。
  • 天子诏: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 厚诬:严重的诬陷。
  • 监奴书:监奴的文书,指下级官员的文件。
  • 甬道:古代宫殿中的通道。
  • 都曹:古代官职名,指负责都城的官员。
  • 社稷:国家的代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1183-1243),字伯温,号梅溪,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岳飞的孙子,继承了家族的忠义精神,其诗文多表现忠君爱国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岳珂在得知韩正伦辞官后所作,表达了对故友的惋惜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通过对韩正伦辞官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失望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韩正伦辞官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忧虑和对故友的深厚情感。诗中“心存即鹿叹无虞”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同情,也隐喻了对时局的不安。“画地虽工理反疏”则进一步以画地为喻,暗示了政治规划的徒劳无功。后文通过对天子诏书和监奴文书的提及,揭示了政治的腐败和诬陷的普遍。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岳珂对国家和友情的双重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心存即鹿叹无虞:心中有所顾虑,但表面上无忧无虑。
  2. 画地虽工理反疏:在地上画图虽工整,但实际效果却相反。
  3. 直枉已传天子诏:正直与冤屈的情况已传至皇帝。
  4. 厚诬犹见监奴书:严重的诬陷仍可见于下级官员的文件。
  5. 傥令甬道真难继:倘若宫中的通道真的难以继承。
  6. 未必都曹可遂初:未必负责都城的官员能够实现初衷。
  7. 万里上流关社稷:关系到国家的根本。
  8. 不知天意竟何如:不知道天意究竟如何。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存即鹿”比喻心中的忧虑。
  • 对仗:如“直枉已传天子诏,厚诬犹见监奴书”中的对仗。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韩正伦辞官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失望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体现了忠君爱国的主题。

意象分析:

  • 心存即鹿:心中的忧虑。
  • 画地:政治规划的徒劳。
  • 天子诏:皇帝的权威。
  • 监奴书:下级官员的腐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存即鹿”比喻什么? A. 心中的忧虑 B. 无忧无虑 C. 政治规划 答案:A

  2. “画地虽工理反疏”暗示了什么? A. 政治规划的成功 B. 政治规划的徒劳 C. 政治规划的复杂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天子诏”和“监奴书”分别代表什么? A. 皇帝的权威和下级官员的腐败 B. 皇帝的命令和下级官员的忠诚 C. 皇帝的决策和下级官员的建议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珂的其他诗作,如《满江红·写怀》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忠君爱国的主题。

诗词对比:

  • 与岳飞的诗作对比,如《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可以了解岳家父子在表达忠君爱国情感上的异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岳珂诗集》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中峰寺 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调) 木兰花(四之四·林钟商) 凤归云 过涧歇近(中吕调) 剔银灯(仙吕调) 木兰花令(仙吕调) 西掖省即事 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谿宴 送裴侍御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兴丞相叹 首字旁的字 转死沟壑 口字旁的字 風字旁的字 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赖有此耳 八字旁的字 鹞雏 扬枹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调式 赏笑 同患难共生死 单人旁的字 言事若神 辞开头的成语 风木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