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2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24:27
读书台怀古
作者: 王材任 〔清代〕
山水清音胜管弦,层台高峙俯琴川。
文章不朽名长在,魂魄还登理或然。
闻道书藏三万卷,谁知事过一千年。
六朝寸土何曾保,输与昭明有数椽。
这首诗描写了书香氛围和学术情怀。诗中说,山水的清音胜过管弦乐器,层层高台俯视着琴川。文章的伟大永存,灵魂依然能够再度领悟道理。听说书籍藏有三万卷,谁能知道历史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六朝时期的土地何曾保住,最终还是输给了昭明的几间书屋。
“昭明”指的是梁朝的昭明太子,其书屋“昭明书屋”是当时著名的文化场所,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诗中提到的“三万卷”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书籍的渴求和追求知识的精神。
作者介绍:王材任,清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闻名,作品多以山水、书卷为题材,表现出浓厚的文人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化复兴时期,文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愈发强烈,诗人通过描写书香与历史的关系,抒发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古人的敬仰。
《读书台怀古》是一首表现书卷气与历史情怀的诗作。诗人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借助“山水清音胜管弦”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表现出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崇敬。接着,诗人通过“文章不朽名长在”的句子,传达了对文学作品永恒价值的赞美,认为即使世事变迁,真正的文采依然会流传千古。
诗中提到的“三万卷”不仅体现了书籍的丰富,也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思考。最后,诗人用“六朝寸土何曾保”来感慨历史的无常,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忧虑,甚至在书屋的繁荣与历史的变迁中感到一种无奈。这种深刻的反思和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美的享受,更富有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对历史的深思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展现了清代文人的情怀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山水清音”比什么更动人?
诗中提到的“六朝”是指哪几个朝代?
诗中“魂魄还登理或然”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