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十月二十六日三偈》

时间: 2025-05-01 05:28:10

诗句

窗外尘尘事,窗中梦梦身。

既知身是梦,一任事如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8:10

原文展示:

窗外尘尘事,窗中梦梦身。
既知身是梦,一任事如尘。

白话文翻译:

窗外是纷繁琐碎的事情,窗内却是我沉浸在梦中的身影。既然已明白身体不过是梦境的一部分,那么就任由这些事情像尘埃一样飘散吧。

注释:

  • 尘尘事:指世间琐事,纷繁复杂的事情。
  • 梦梦身:意指在梦中存在的自己,强调梦境的虚幻。
  • 既知:既然知道。
  • 事如尘:事情就像尘埃一样,无足轻重,随风而去。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表达的思想与佛教的“无常”理念有相通之处,强调生命的短暂和事物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石湖居士,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画家。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范成大曾担任官职,但其一生多次辞官归隐,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十月二十六日,正值秋季,时节的变换和生命的无常激发了诗人的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对现实与梦境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琐事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十月二十六日三偈》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诗作,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窗外尘尘事”和“窗中梦梦身”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感悟与超脱。窗外的尘世象征着繁杂的社会事务,而窗内的梦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理想。诗人在此种对比中,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倦怠与对梦境的向往,既有对世事的洞察,也有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诗中“既知身是梦”的句子,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存在的思考,意识到身体不过是梦境中的一部分,这种意识让他对生活的琐事不再执着,选择放任自如,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这种态度与道家和佛教思想相契合,强调了对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淡然。

整首诗简洁而深邃,既有哲理的思考,也有诗人的情感流露,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美感的同时,感受到人生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窗外尘尘事:窗外的纷扰,暗示着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
  2. 窗中梦梦身:窗内的梦境,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理想的追求。
  3. 既知身是梦:意识到身体和现实都是虚幻的,意味着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
  4. 一任事如尘:放任世事如同尘埃,表达出一种超然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窗外与窗内的对比,突显现实与梦境的差异。
  • 隐喻:将人生比作梦,表达对生命的无常理解。
  • 反复:重复“梦”,强调梦境的重要性和虚幻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琐事的淡然与超脱,体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和对内心理想的追求。通过梦与现实的对比,诗人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窗外:象征外部世界,代表琐事与烦恼。
  • 窗中:象征内心世界,代表宁静与理想。
  • :象征琐事的无足轻重,强调其短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窗外尘尘事”指的是什么? A. 繁杂的世事
    B. 美好的梦境
    C. 内心的宁静
    D. 诗人的心情

  2. 诗人通过对比窗外和窗中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世事的淡然
    C. 对梦境的追求
    D. 对身体的执着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范成大《十月二十六日三偈》的主题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但李白更注重对故乡的思念,而范成大则专注于对世事的超脱。两者的风格不同,李白的豪放与范成大的淡然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范成大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谢新恩 归五云峰故居 喜春来 喜春来 其二 喜春来 七夕二首 其一 喜春来·多情去后香留枕 喜春来·春云巧似山翁帽 喜春来·春来南国花如绣 喜春来 有见 喜春来 得巽兄书 喜春来·七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织贝 手挥目送 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酒龙诗虎 让结尾的成语 野无遗才 辛字旁的字 包含江的词语有哪些 惟明克允 卜字旁的字 消费基金 七嘴八张 麦字旁的字 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跨凤 元极 歹字旁的字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