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均美兄之分宜丞取道归里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4:52:55

诗句

河壖置别筵,把袂未能捐。

落日边烽出,孤星海树悬。

干戈淹岁月,舟楫任风烟。

直有连枝泪,畴吟春树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2:55

原文展示:

河壖置别筵,把袂未能捐。
落日边烽出,孤星海树悬。
干戈淹岁月,舟楫任风烟。
直有连枝泪,畴吟春树篇。

白话文翻译:

在河边设下别离的筵席,挥手告别却难以舍弃。
落日时分烽烟四起,孤星在海树间高悬。
战乱淹没了岁月,船只任凭风烟飘荡。
我心中唯有连绵的泪水,犹如吟唱春天的树木诗篇。

注释:

  • 河壖:指河边的低洼地带。
  • 把袂:挥手告别。
  • :烽火,古时用以传递信息的信号。
  • 孤星:指孤独的星星,象征孤寂。
  • 干戈:战争的武器,泛指战乱。
  • 舟楫:船只。
  • 任风烟:任凭风和烟雾。
  • 连枝泪:指连绵不断的泪水。
  • 畴吟:何时吟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世贞(1526-1590),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彦升,号心斋。他是明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出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王世贞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与对时局的无奈。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织,体现了作者对人情冷暖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王世贞的《均美兄之分宜丞取道归里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诗的开头便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河壖置别筵,把袂未能捐",在河边摆设的离别筵席上,挥手告别却又难以割舍,让人感受到那种依依不舍的情绪。接着,诗人描绘了落日之时的烽烟和孤星,象征着战争的动荡与孤独的心情。此时光阴似箭,岁月在干戈中流逝,诗人对人生的不安与无奈愈加明显。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直有连枝泪,畴吟春树篇",表达了诗人在动荡中对春天的怀念,以及对友谊的深切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心理和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离别场景,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 第二联:通过自然景象反映社会动荡,表达作者的孤独感。
    • 第三联:强调时间的流逝和无奈,表现出对历史的沉思。
    • 第四联:情感的升华,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落日、孤星等意象比喻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河壖:象征离别的场所,暗示情感的沉重。
  • 落日与孤星: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心境。
  • 干戈与舟楫:象征战争与漂泊,表达对不安定生活的感慨。
  • 春树:象征希望与美好,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把袂"的意思是: A. 拍打衣袂
    B. 挥手告别
    C. 舞动衣袖
    D. 拖着衣服

  2. 诗中提到的“干戈”主要指: A. 和平
    B. 战争
    C. 家庭
    D. 旅行

  3.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A. 欢快
    B. 离别的伤感
    C. 愤怒
    D. 快乐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王世贞的《均美兄之分宜丞取道归里 其一》与李白的《送友人》都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但王世贞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无奈,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友谊的珍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研究》
  • 《王世贞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 燕归梁(书水仙扇) 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声声慢(陪幕中饯孙无怀于郭希道池亭,闰重九前一日) 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思佳客·迷蝶无踪晓梦沉 选冠子 黄钟商芙蓉 玉楼春(为故人母寿) 声声慢(宏庵宴席,客有持桐子侑俎者,自云其姬亲剥之) 瑶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捕影系风 长机 立业成家 马字旁的字 枉才 丿字旁的字 包含楫的词语有哪些 疼心泣血 同文寺 廉泉让水 口紧 反文旁的字 负俗之讥 齊字旁的字 指山说磨 采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