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9:57
题竹石
作者: 倪岳 〔明代〕
湘江不可渡,披图开我心。
万玉倚晴碧,彷佛湘山阴。
清商耸毛发,苍雪何萧森。
霜寒白石瘦,林迥青烟深。
危梢拂层巘,远黛迷孤岑。
泠泠发天籁,悠悠引鸾音。
幽贞良足娱,密荫还相临。
怀哉冰雪冱,挺挺纷难侵。
佳境渺在望,何当遂招寻。
临风意无限,因之感微吟。
湘江无法渡过,展开地图令我心开。
万颗玉石倚靠在晴朗的碧空下,仿佛映照出湘山的阴影。
清商的乐声触动了我的毛发,苍白的雪花显得多么萧条。
霜寒使白石显得瘦弱,林木间青烟缭绕,深邃而迷人。
悬崖的树梢轻拂高峰,远山的黛色使孤独的山岑更加迷惘。
清脆的声音发出天籁之音,悠扬的旋律引来鸾鸟的鸣唱。
幽静而坚贞的景致足以使人陶醉,密密的树荫又相伴相依。
哀叹啊,冰雪的寒冷如何能侵扰,挺立的石头岿然不动。
美好境界遥遥在望,何时能去寻觅?
迎风而立,意境无限,由此而感微微吟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涉及湘江,湘山等表达自然景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湘江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倪岳(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倪岳游历湘江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希望在自然中寻找到心灵的宁静与快乐。
《题竹石》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诗中通过对湘江、雪白石头、青烟林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他内心的向往与寂寞。
首句“湘江不可渡,披图开我心”,一方面表达了湘江的浩渺,另一方面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寻。接下来的“万玉倚晴碧”,以美玉形容自然,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珍贵。整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意象,营造出清新、幽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通过“泠泠发天籁,悠悠引鸾音”,诗人将自然的音乐与心灵的感受相结合,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和谐。最后的“临风意无限,因之感微吟”,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诗人向往自由的心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广泛使用比喻(如“万玉倚晴碧”)、拟人(如“泠泠发天籁”)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以自然景色为基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自由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湘江”象征着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生命的流动
C. 孤独
D. 音乐
“万玉倚晴碧”中的“万玉”指的是:
A. 很多宝石
B. 自然景色
C. 美好的事物
D. 诗人的情感
诗的中心思想是:
A. 追求理想与自由
B. 享受孤独
C. 描绘美丽风景
D. 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描绘了山水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两者在意象使用上都有共通之处,都传达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