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3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5:55
木兰花令 用东坡次欧公西湖韵,悼冒鹤亭丈
作者: 龙榆生 〔近代〕
文章谁敌波澜阔。忆枉高轩情哽咽。
沧桑过尽恋明时,往事前尘随手抹。
弦弦似听流莺滑。为省当年花十八。
宫商按彻转微茫,越秀山前清夜月。
这篇文章与波澜壮阔的景色相比,谁能敌得过呢?回忆起在高楼上时的情景,心中不禁哽咽。经历了沧桑变幻,我依然怀念那光辉的时代,过去的事情就像随手抹去的尘埃。琴音宛如流莺的歌声轻快动人。为了怀念当年那花样年华的时光,音调在细微之处变化着,越秀山前的明月在清冷的夜晚下显得格外明亮。
龙榆生(1890-1949),字问樵,号榆生,近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生于清末,经历了中华民国的动荡,他的诗歌多表现时代变迁中的感慨与追忆,风格清新婉约。
《木兰花令》写于龙榆生悼念朋友冒鹤亭的背景下,反映了他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追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木兰花令》是一首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的词作,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开篇以“文章谁敌波澜阔”引入,展现了作者对自身创作的自信,同时也暗含对人生的思考。接着,通过“忆枉高轩情哽咽”,让人感受到在高处俯瞰时的孤独与无奈,回忆往昔的种种情景,心中不免涌起一阵哽咽之情。
“沧桑过尽恋明时”则是对岁月流逝的深刻反思,历经风雨的作者对那段“明时”的怀念愈加强烈,似乎在提醒读者珍惜眼前的美好。紧接着,“弦弦似听流莺滑”,通过琴音与流莺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悠扬的音乐感,仿佛在诉说着那份青春岁月的轻快与美好。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令人感动。
整首诗歌以追忆为主线,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高轩”指的是什么?
“弦弦似听流莺滑”中“流莺”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描写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相比之下,龙榆生的《木兰花令》更侧重于历史的沧桑与对时代变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