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0:59
大酺•重九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又菊花黄,茱萸紫,酾酒须酬佳节。
回阑凭欲遍,但霜风凄紧,阵云愁叠。
浪拍荒埼,舟横野渡,芦菼飘萧如雪。
惊寒南来雁,话伤心不尽,汉关秦月。
纵高阁凌虚,暮山萦翠,旧情都别。
天涯音信绝。记春半桃李芳蕤发。
尽到处银屏题艳,玉麈谈玄,小梅花座中吹彻。
去去双轮疾。衰帽落客衣尘黦。
慰幽独,枫林叶。舟转何计,东望吴江烟阔。
岸猿替人哽咽。
又到菊花盛开的时节,茱萸的紫色也映入眼帘,节日到了,应该畅饮美酒来庆祝。
在回廊中回望,想要遍览四周,但凛冽的霜风令人心寒,阵阵愁云重叠。
海浪拍打着荒凉的岬角,船只横渡在野外的渡口,芦苇摇曳,仿佛飘落的雪花。
南来的大雁在寒风中惊起,诉说着无尽的伤感,想起汉关和秦月的往事。
即使在高阁凌空,暮山环绕,旧情依旧无法割舍。
天涯之间音信全无,回忆起春天桃李盛开的时光。
到处都可以见到银屏上题写的艳丽诗句,玉麈之上谈论着玄妙的道理,在小梅花的座位中吹奏乐曲。
匆匆的双轮疾驰而去,衰老的帽子和客人的衣服沾满了尘埃。
安慰孤独的情怀,枫林的叶子已经飘落。船转向何方,东望吴江烟水阔。
岸边的猿猴为人哽咽,似乎在诉说着心中的忧伤。
陈匪石,名璧,字云龙,号匪石,清代诗人。其诗风格独特,常以山水、节令为题材,情感细腻,富有文人雅趣。
《大酺•重九》创作于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秋风萧瑟之际,诗人通过对节日的描绘,抒发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大酺•重九》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开头提到的“菊花黄,茱萸紫”,不仅是对节日的描绘,更象征着思念与孤独。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感受到秋风的凄厉,带来了寒意和愁绪,表达出内心的忧伤与烦恼。
“浪拍荒埼,舟横野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将孤独感与思念之情巧妙地结合,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诗中的“岸猿替人哽咽”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犹如猿猴在岸边啼鸣,诉说着人世间的苦楚和忧伤。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而深刻,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重阳节的回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往事的怀念,既有对节日的欢庆,也有对孤独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写重阳节的习俗与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孤独的深刻反思,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重阳节时常用来象征的花是什么?
A. 玫瑰
B. 菊花
C. 桃花
“岸猿替人哽咽”中的“猿”象征了什么?
A. 喜悦
B. 忧伤
C. 友谊
诗中提到的“吴江”是指哪个方向的水域?
A. 北
B. 东
C. 西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陈匪石的《大酺•重九》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白居易则侧重于对离别的感伤与美好事物的珍惜。两首诗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透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