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0:19
作者:赵友兰 〔清代〕
闲拓碧纱窗,放入玲珑月。
冰簟展银床,凉浸幽花骨。
灭烛露花滋,天外飞鸿没。
千里共婵娟,苦恨音尘阙。
在空闲时打开碧色的纱窗,让皎洁的月光洒入室内。
冰冷的竹席展开在银色的床上,清凉的月光浸入幽静的花影中。
烛光熄灭,露水滋润着花朵,天边的鸿雁在遥远处消失。
我们在千里之外共赏这皎洁的月光,唯有羡慕音信的缺失。
作者介绍:
赵友兰(生卒年不详),清代女诗人,以其才情和柔美的诗风著称。她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秋夜,诗人通过月亮传达思念之情,怀念与佩青女士的情谊,表现出一种离愁别绪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生查子 秋夜望月,怀余佩青女士》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秋夜对月亮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的“闲拓碧纱窗,放入玲珑月”,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夜晚,月光透过窗纱洒入室内,渲染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接着“冰簟展银床,凉浸幽花骨”一联,运用清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舒适的环境,月光与花影交相辉映,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
而“灭烛露花滋,天外飞鸿没”则转向对孤独的感慨,烛光的熄灭象征着夜的深邃,飞鸿的远去则寓意着离别的惆怅。最后一联“千里共婵娟,苦恨音尘阙”中,诗人表达了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共赏明月的情感,但同时也带着对音信缺失的遗憾,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地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悠远,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怀念与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映射出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关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玲珑月”是指什么?
A. 明亮的月光
B. 皎洁的星星
C. 清澈的湖水
“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
A. 明月
B. 花影
C. 星辰
诗人对佩青女士的感情是什么?
A. 愤怒
B. 思念
C. 喜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侧重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赵友兰的《生查子》则更侧重于友谊与情感的交流,展现了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