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4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47:44
阿尔多淫上帝嗔,罚为狐兽尾随身。只言五百年方变,岂谓三千日化神。雷火不知何处用,犬牙同此作教亲。冤魔眷属狐狸肖,变化妖容惑几人。
阿尔多因淫乱而遭到上帝的愤怒,被罚化作狐狸,尾随在人间。听说要五百年才能变回人形,谁能想到三千天就可以化为神灵?雷火的力量,不知道用于何处,而犬牙则如同教导亲人。冤屈的魔鬼和狐狸的亲属,变化的妖艳容貌又让多少人迷惑。
作者介绍:张继先,宋代著名道士和诗人,精通道教文化,常在诗中探讨道理、哲学及人性。他的作品多与修炼、长生、宇宙观等主题相结合,展现了深厚的道教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道教盛行的时代,反映了作者对人性、欲望及其后果的深刻思考。在道教中,变化和转世是重要的主题,这首诗通过狐狸的形象来探讨人性中的贪欲和道德的堕落。
《金丹诗四十八首》中的这首诗以狐狸作为象征,表达了对人性堕落的深刻反思。诗中描述了因淫乱而遭到上帝惩罚的阿尔多,借此警示人们对欲望的警惕。狐狸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狡诈与变化,诗人通过将其与人类的堕落相联系,展示了道德沦丧的深重后果。
诗的前两句直接描绘了阿尔多的遭遇,透露出对欲望的警示。第三、四句则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人们在面对时间的流逝时,是否能真正认识到变化背后的深意?五百年与三千天的对比,不仅仅是时间的计算,更是道德与灵魂的升华。
后半部分提到的雷火和犬牙,象征着神秘力量与亲情的教导,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微妙的关系。诗的结尾提到的“冤魔眷属”,则让人深思在欲望与堕落中,究竟有多少人被妖艳的外表所迷惑,最终走向了迷失与痛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人性中的贪欲与堕落,警示人们对欲望的警惕。同时,它通过狐狸的变化,反映了道德的复杂性与人性的脆弱,提醒人们在追求欲望的同时,不要迷失自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阿尔多因何原因受到惩罚?
诗中提到的“冤魔”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变化妖容”让多少人迷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其他描写变化、堕落的古诗进行比较,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探讨了人性的孤独与渴望,但从不同的角度和情感基调出发,展示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