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8:14
七年不到双松下,
胜地经过感慨重。
扫叶僧开明月径,
浇花人打夕阳钟。
苔封古殿栖驯鸽,
雨湿空廊损画龙。
犹剩太平丞相碣,
白头作记叹疏慵。
七年没来双松树下,
再来这胜地感慨万千。
扫叶的僧人走在明月的小路上,
浇花的人敲打着夕阳的钟声。
苔藓封住古老的殿堂,鸽子栖息其上,
雨水浸湿了空荡的廊道,损坏了画龙的墙壁。
仍然剩下太平丞相的碑石,
我白发苍苍,叹息着这番慵懒的心情。
路朝霖,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作于作者七年后重游慈仁寺之际,表达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七年不到”的感慨开篇,直接点出作者与慈仁寺的久别之情,令人联想到时间的无情和记忆的珍贵。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寺庙的宁静环境相互交织,展现了作者对这一胜地的深厚情感。在“扫叶僧开明月径,浇花人打夕阳钟”这两句中,诗人以生动的画面刻画出寺庙的清幽与宁静,僧人和浇花人的身影恰似自然的一部分,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后面的描写则转向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沧桑感,“苔封古殿栖驯鸽,雨湿空廊损画龙”表现出古老建筑的渐渐衰败,暗示历史的沉淀与记忆的模糊。最后一句“犹剩太平丞相碣,白头作记叹疏慵”则将个人的感慨升华至历史的层面,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自身老去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既有自然的美丽,也有对人事无常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慈仁寺细腻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胜地”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慈仁寺
B. 双松树
C. 古殿
诗人对七年未游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感慨万千
C. 觉得无聊
诗中提到的“扫叶僧”是指谁?
A. 打理寺庙的僧人
B. 画画的僧人
C. 游客
答案: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