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0:09
浪淘沙
作者: 吕碧城 〔清代〕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
夜深听雨小红楼。
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
隔帘咫尺是西洲。
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寒意透过云帷,宝篆的烟雾弥漫。
夜深时分,听着雨声,身处小红楼。
那姹紫嫣红的花儿已零落了吗?人也因花而愁。
站在远处不敢凝视,草地湿腻,波浪柔和。
隔着帘子,咫尺之遥就是西洲。
来日送走春天,也送别情人,花儿替人忧愁。
吕碧城,清代女诗人,生于康熙年间,因其才华出众而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她的作品多描绘女性情感,风格清丽婉约。
这首《浪淘沙》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常通过花的凋零和离别的情感来表达内心的忧愁与思考。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对春天与离别的感慨。开篇通过“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又典雅的气氛,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股透骨的寒意和轻烟缭绕的美。接着,诗人提到“小红楼”,让人联想到一个温馨的环境,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却听到雨声,内心的愁绪愈加明显。
“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这句诗尤为动人,诗人通过对花的细致描写,映射出自己心中的忧伤,花虽美丽,却终究难免零落,正如人生中的种种离别与失去。“来日送春兼送别”,更是将离别的主题深化,春天的离去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结束,令人不禁感到惋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敏感与思考,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春花的凋零与离别的情感,表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失去后的惆怅,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人心的脆弱。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友情
B. 离别与愁苦
C. 自然景观
D. 战争
“姹紫嫣红”是指:
A. 一种花的名字
B. 花的颜色
C. 诗人的愿望
D. 诗的结构
“来日送春兼送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忧伤与惋惜
D. 无所谓
吕碧城的《浪淘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感慨,但吕碧城更多地关注于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的情感波动,而李清照则通过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女性的柔情与坚韧。两者的风格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女性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与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