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4:41
饥来命饷寒索衣,官家养兵如养儿。
时平军律久玩弛,辕门笑歌骄莫随。
往时金陵囚刺史,今者杭州漕臣死。
稽天烈焰穷朝昏,千丈红霞炫江水。
邻州之兵如此兵,呜呼此难何时平。
饥饿时请命给我发放粮食,寒冷时索要衣物,
朝廷养活士兵就像养儿子一样。
如今太平的军法早已松弛,
辕门前的欢笑歌声无人愿意附和。
往日金陵被囚的刺史,
如今杭州的漕臣却已死去。
天上烈焰烧得越发凶猛,
千丈红霞照耀着江水。
邻州的士兵变成了这样的士兵,
唉,这样的动乱何时才能平息?
刘一止(生卒年不详),字君实,号一止,宋代诗人。其诗风格多变,擅长表现现实生活和社会政治问题,以直抒胸臆而著称,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
诗作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尤其是杭州一带民生困苦,士兵和百姓生活艰难。作者通过描写士兵的饥寒和政治腐败,表达对时局的失望与忧虑。
《闻杭州乱二首其一》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动荡不安的社会场景,诗人通过饥饿、寒冷的意象,展现了士兵和百姓的苦楚。开头的两句直指官府对于士兵的供给,就像养儿子一样,却未能真正关心士兵的命运。接下来的句子则揭示了军法的松弛与社会的混乱,辕门前的欢笑与歌声在动荡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刺眼。
诗中提到的“金陵囚刺史”和“杭州漕臣死”,不仅反映了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也暗示了动荡不安的局势。后面几句通过“稽天烈焰”和“千丈红霞”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压迫感与紧迫感,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灾难。
最后,诗人以“呜呼此难何时平”的感叹,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透出深深的忧伤。这首诗不仅在情感上引人共鸣,也在语言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才能和对社会的不满。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动乱时代的忧虑与感慨,表达了对士兵和百姓困境的同情,以及对政治黑暗和社会混乱的控诉,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官家养兵如养儿”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诗中“千丈红霞炫江水”中的“红霞”象征着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杜甫《春望》:
白居易《琵琶行》:
这两首诗与《闻杭州乱二首其一》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动乱和苦难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