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5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50:35
路入梁州如砥平,
登高远目更增明。
霜清木落千山瘦,
潦尽江空一水横。
岁稳未宽忧国志,
时危转切望乡情。
英雄千载与王地,
孺子堪怜此曳兵。
路途进入梁州,犹如磨刀石般平坦,
登高远望,视野更加明朗。
霜降清晨,树木凋零,千山显得瘦弱,
江水枯竭,只剩一片空旷的水面。
时光安稳,未能宽慰我对国家的忧虑,
时势危急,更加迫切地渴望故乡的情感。
英雄千载之后仍与王地相连,
可怜的是那些无辜的孩童,仍在战火中挣扎。
作者介绍:李儒用,南宋时期的诗人,以抒情诗见长,作品多表现对国家、故乡的忧思,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沉。
李儒用的《登中梁山》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描写山路的平坦与登高后的视野,暗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接着,霜降、木落的景象,展现出秋冬的萧瑟,隐喻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诗中“岁稳未宽忧国志,时危转切望乡情”,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后面两句“英雄千载与王地,孺子堪怜此曳兵”,更是将目光投向历史与现实,强调了英雄与无辜孩童在历史洪流中的悲剧命运,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惋惜。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与人民命运的关注,反映了时代的沧桑与个人的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危机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弱小无辜者的同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路入梁州如砥平”中的“砥平”意为:
A. 平坦
B. 陡峭
C. 湿滑
D. 坑洼
诗中提到的“潦尽江空”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江水丰盈
B. 江水干涸
C. 江面平静
D. 江水奔涌
诗中“孺子堪怜此曳兵”中的“曳兵”意指:
A. 战斗
B. 逃避
C. 受难
D. 训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儒用的《登中梁山》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杜甫通过对春天的美好描绘,反映出其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而李儒用则通过凄凉的自然景象,传达对现状的忧虑。两者的风格虽然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