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鹊桥仙 其三》

时间: 2025-07-29 03:02:02

诗句

丹桂婆娑,银蟾晃漾,蓦地渐升沧海。

看到中天万国明,谁道是、素娥风采。

玉宇琼楼,龙池凤阁,相伴清光廿载。

今夕山中月更圆,似相识、当年元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3:02:02

原文展示:

鹊桥仙 其三
作者: 夏言 〔明代〕

丹桂婆娑,银蟾晃漾,蓦地渐升沧海。
看到中天万国明,谁道是素娥风采。
玉宇琼楼,龙池凤阁,相伴清光廿载。
今夕山中月更圆,似相识当年元宰。


白话文翻译:

桂花在风中摇曳,明月在水面闪烁,突然间升起于浩瀚海面。
看见天空中万国的星光,谁能说这不是嫦娥的风采呢?
玉宇琼楼,龙池凤阁,陪伴着清澈的月光已经二十年了。
今天晚上山中月亮更加圆满,仿佛让我想起当年那位宰相。


注释:

字词注释:

  • 丹桂:指桂花,象征着秋天的美好与丰收。
  • 银蟾:指明月,蟾蜍是古代传说中伴随月亮的生物,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光辉。
  • 蓦地:突然,意指景物的突现。
  • 沧海:广阔的海面,象征着辽阔与深邃。
  • 素娥: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
  • 玉宇琼楼:指天上的宫殿,象征高洁美丽的场所。
  • 龙池凤阁:古代名胜,象征华美的建筑与优雅的环境。
  • 元宰:指古代的宰相,通常是指智者或有德之人。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源于古代传说,嫦娥因盗吃仙药而飞升至月宫,成为月中仙女。
  • 月中桂子:古人常以桂花与月亮相联,象征着团圆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0年-?),字子庚,号东篱,明代文学家,官至右都御史,曾参与编纂《明史》。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和景致见长。

创作背景:

《鹊桥仙 其三》创作于明代,时值诗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政治生涯与人生感悟,诗中表达了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诗歌鉴赏:

《鹊桥仙 其三》是一首极具抒情性的词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开篇以“丹桂婆娑,银蟾晃漾”描绘出秋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桂花摇曳,明月在水面闪烁,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接着,诗人转而思索月光下的嫦娥,借用神话传说来表达对美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

“玉宇琼楼,龙池凤阁”描绘了理想中的美好居所,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望。而“今夕山中月更圆”,则将诗人的思绪回归现实,感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在这段追忆中,诗人不仅感慨了时光的无情,也表达了对友人或故人的思念。

整首词以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的流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和谐。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丹桂婆娑,银蟾晃漾: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秋天桂花与明月的景象,烘托了宁静而美好的夜晚。
  • 蓦地渐升沧海:突显出自然景物的瞬息万变,暗示着人生中不可预见的变化。
  • 看到中天万国明:展现了诗人对广阔天空与繁星的追求,象征着理想与希望。
  • 谁道是素娥风采:借用嫦娥的形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玉宇琼楼,龙池凤阁:描绘理想中的生活环境,反映了诗人对高洁追求的向往。
  • 相伴清光廿载:表达了与理想生活相伴的岁月,暗示时间的流逝。
  • 今夕山中月更圆:将思绪拉回现实,感慨月亮的圆满与岁月的流逝。
  • 似相识当年元宰:借用历史人物,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蟾”比喻月亮,富有诗意。
  • 拟人:如“丹桂婆娑”,赋予桂花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对理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着秋天的美好与丰收,代表着温暖与团圆。
  • 明月:象征着团圆与思念,常与离别之情相连。
  • 星辰:象征着理想与希望,代表着广阔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丹桂”指的是什么? a) 玫瑰
    b) 桂花
    c) 菊花

  2. “银蟾”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太阳
    b) 明月
    c) 星星

  3. 诗中提到的“素娥”指的是哪位神话人物? a) 西王母
    b) 嫦娥
    c) 王嫱

答案:

  1. b) 桂花
  2. b) 明月
  3. b) 嫦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月下独酌》 - 李白
  3. 《水调歌头》 - 苏轼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鹊桥仙 其三》都以明月为主题,表达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但《静夜思》更直接地表达了思乡情,而《鹊桥仙 其三》则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色与神话传说来表达情感,意境更为丰富。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词选》
  2. 《古典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4. 《诗词的美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千秋岁 题藏山草堂图,为主人寿,六一体 千秋岁 效连咏体,夔笙得前拍,予继声 千秋岁 千秋岁(寿) 千秋岁 寿谢伟国兄花甲 千秋岁 赠吴勇 千秋岁 贺健夫教授七十大寿 千秋岁引 惊悟 千秋岁 其二 题袁重其侍母弄孙图 千秋岁 其一 夏日题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称家有无 芤脉 掩其无备 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穴宝盖的字 尣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万世之功 深思极虑 屈产 贸贸 尘垢粃糠 险倾 長字旁的字 认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