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7:39
霓裳中序第一
柬遐翁香岛,和惠词原韵
作者: 吴湖帆
惊心会破国。满目繁华都换物。
多少恩朝怨夕。伫流水坠花,消声磨色。
愁丝万尺。但恨无良史词笔。
凭阑望碧云暮合,木末自寥寂。
拚掷。紫骝红勒。漫独对铜驼溅泣。
重经前度翠陌。劫后余痕,感念谁客。
怅怀遥路北。纵信美湖山似昔。
争如我年时憔悴,鬓畔渐霜白。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忧虑,眼前的繁华似乎都被换成了无尽的哀愁。多少恩怨情仇在朝夕之间流转,仿佛在流转的水流和落下的花瓣中消失无踪。心中的愁绪如同万丈的丝线,然而却恨自己没有才能将这些情感写成美好的诗篇。俯身凭栏,望着碧空云淡,心中愈发感到孤寂。只好独自一人,泪洒铜驼之下。曾经走过的翠绿小路,留下了一道道劫后余痕,感叹谁又是来访的旅客。遥想北方的旅途,虽然湖山依旧美丽,但不如我年轻时的容颜,鬓边渐渐见了霜白。
作者介绍:吴湖帆(1894-1968),清末民初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山水,风格典雅,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国破家亡之际,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与惋惜。时代的巨变和个人的经历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感到无比惆怅。
这首诗以“惊心会破国”开篇,直接表露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展现出国破家亡的悲惨情境。接着,诗人以“满目繁华都换物”描绘了曾经繁华的景象如今已然消失。诗中多次提及恩怨情仇,表现出诗人对往昔的无尽怀念与怀疑,似乎在质问历史的无情与变迁的无奈。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流水”、“落花”表现时间的流逝,以及个人情感的萎缩。愁丝万丈,恰如心中的苦闷无处发泄,令人感到心痛。诗人借“凭阑望碧云”来表达孤独与寂寞,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吴湖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感怀,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以及对人生衰老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惊心会破国”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紫骝红勒”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