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0:41
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作者: 刘仙伦 〔宋代〕
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
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
叔子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
后来人物,如君瑰伟能几?
其肯为我来耶?河阳下士,差足强人意。
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
眼底河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
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
这首词的意思是:
船只向东驶去,远望西江千里,雾气弥漫,水天一色。
我不禁想问襄州在哪里?那边的雉堞与云连成一片。
哥哥的残碑,卧龙的遗迹,斜阳下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后来的人物,像你这样出色的又能有几个呢?
难道你会为我而来吗?河阳的下士,实在是难得的强人。
不要以为现在的时代平静无事,就以言辞来掩盖潜在的战争。
眼前的河山,楼头的鼓角,都是英雄们为名利所流下的泪水。
要想获得功名和机会,首先得有闲暇的准备。
作者介绍:
刘仙伦(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诗风清新,擅长抒情,作品多描写山水、人生感悟。其诗词结合个人经历,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绪。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张明之赴京西幕,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时局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与对历史遗恨的思考。
《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是一首充满豪情的送别词,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融。开头“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江河画卷,营造出一种旅途的孤寂与思索。接着“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词人用询问的方式引入对襄州的追忆,暗示对故土的思念与历史的追溯。
“叔子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通过历史遗迹的提及,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追忆与遗憾,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尤其是“后来人物,如君瑰伟能几?”一句,质疑当今英才的稀缺,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
“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则是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不要忽视潜在的危机。最后一句“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则总结了整首词的主题: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历史的沉思,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历史人物和个人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展现出深厚的人生哲理和对功名的思考。
诗词测试:
“艅艎东下”中的“艅艎”指什么?
A. 船只
B. 车子
C. 飞机
D. 火车
诗中提到的“卧龙”指的是谁?
A. 曹操
B. 刘备
C. 诸葛亮
D. 项羽
“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的意思是什么?
A. 机会来临时要准备好
B. 不需准备
C. 机会不重要
D. 只需等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仙伦的《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刘仙伦更多关注于对朋友的祝福与历史的反思,而苏轼则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历史事件的回顾。两首词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