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歌子》

时间: 2025-05-07 09:06:09

诗句

未觉林阴密,时闻暮角哀。

伤心那敢问春回。

只共桃花商略几时开。

故意难轻诉,多情复自猜。

疏香冉冉袭人怀。

不道屋边犹放一枝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6:09

原文展示:

未觉林阴密,时闻暮角哀。
伤心那敢问春回,
只共桃花商略几时开。
故意难轻诉,多情复自猜。
疏香冉冉袭人怀,
不道屋边犹放一枝梅。

白话文翻译:

在幽深的林阴中我未曾察觉,偶尔听到傍晚的哀角。
我伤心得不敢问春天是否会回归,
只与桃花商量,还要再过多久才会开放。
故意不轻易诉说心事,多情反而自我猜测。
淡淡的香气慢慢袭来,让我思绪纷飞,
没有想到屋边竟然还开着一枝梅花。

注释:

  • 未觉:没有察觉。
  • 林阴:树林的阴影。
  • 暮角:傍晚时分的角声,通常指的是哀伤的号角声。
  • 春回:春天是否会再来。
  • 桃花:象征春天和美好。
  • 商略:商量,讨论。
  • 故意:有意图地。
  • 多情:情感丰富。
  • 疏香:淡淡的香气。
  • 冉冉:缓缓地。
  • 袭人怀:袭来人的心怀。
  • 犹放:仍然盛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永正,生于当代,是一位关注自然与人生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带有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南歌子》写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悟。

诗歌鉴赏:

《南歌子》通过对林阴、暮角、桃花与梅花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富有情感的自然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索。开篇的“未觉林阴密”表达了诗人处于一种恍惚而又深沉的状态,似乎身处于美丽的自然中,却又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通过“时闻暮角哀”的细节,增添了哀伤的氛围,仿佛在提醒他春天的离去与生命的短暂。

“伤心那敢问春回”一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无助,似乎对时间的无情感到恐惧与悲伤。而“只共桃花商略几时开”则是对美好事物期待的无奈,桃花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希望,诗人渴望与之相伴,却又无从得知何时能够再次相见。

最后的几句通过描绘“疏香冉冉袭人怀”和“不道屋边犹放一枝梅”,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幽情,虽然生活中有悲伤与孤独,但依然存在美丽的存在,梅花虽不如桃花那般繁华,却在此时显得格外珍贵,寓意着在困境中依然可以找到生活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觉林阴密:诗人未能察觉到树林的浓密,暗示他内心的迷惘。
  2. 时闻暮角哀:偶尔听到傍晚的哀号,增强了孤独感。
  3. 伤心那敢问春回:心中伤痛,不敢询问春天是否会再次到来,反映出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4. 只共桃花商略几时开:与桃花商量何时开放,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无奈。
  5. 故意难轻诉:虽然有心诉说,却难以轻易表达,显示出内心的矛盾。
  6. 多情复自猜:情感丰富却又不得不自我猜测,反映出思绪的复杂。
  7. 疏香冉冉袭人怀:淡淡的香气慢慢袭来,唤起了诗人的思绪。
  8. 不道屋边犹放一枝梅:意外发现屋边仍有梅花开放,象征着在困境中仍有希望的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与春天的美好相联系,梅花则象征坚韧与希望。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如“疏香袭人怀”,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韵律和谐,表现出诗人高超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孤独的心境,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的短暂,传达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在孤独中寻求内心的安宁,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阴:象征隐秘、孤独的环境。
  • 暮角:代表孤寂的时刻与哀伤的情绪。
  • 桃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梅花:象征坚韧与生命力,尽管处于逆境仍然开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永正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未觉林阴密”中的“林阴”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树林的阴影
    • C) 河流
    • D) 山峰
  3.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结束
    • B) 春天的美好
    • C) 秋天的凋零
    •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B) 陈永正
  2. B) 树林的阴影
  3. B) 春天的美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by 杜甫
  • 《静夜思》by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南歌子》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情感,而《鹿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静谧与和谐。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现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

相关查询

昭君怨 昭君怨 昭君怨 春闺 昭君怨 昭君怨 其一 昭君怨 其二 赋本题 昭君怨 其一 赋牡丹用刘后村韵 昭君怨 昭君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绝韦编 百年之好 食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回鸾舞 千里餽粮,士有饥色 拔新领异 皿字底的字 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掂的词语有哪些 不进则退 缄怨 接站 携挈 穴宝盖的字 首尾共济 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