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6:55
眉痕轻碧。纤纤初画,微开镜素娥无力。兔儿何处,相顾无消息。待满雌雄方识。谁见娟娟,不向兰闺深忆。蛾长短无人怜惜。两头青黛,应似春山滴。只怕愁烟空积。
眉毛轻轻描绘成碧色,纤细的身姿初次描画,微微地启开镜子中的素娥显得无力。兔子在哪里呢,相互对视却没有音信。等到月圆之时,雌雄方可相识。谁见到那皎洁的月光,难道不应在兰闺中深深怀念?蛾虫长短不一,却无人怜惜。两头青黛,应该像春天的山水滴落。只怕愁苦的烟雾会空空积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9-1643),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字子骥,号梦阮,出生于福建。屈大均一生致力于诗文创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明月逐人来》创作于明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事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明月逐人来》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作,通过对月亮、兔子和蛾虫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用“眉痕轻碧”描绘了女子的眉眼,给人以柔美的视觉感受。接着“微开镜素娥无力”则引出月亮的意象,暗示月亮的清冷与美丽。诗中提到的兔子象征着人们对爱情的期待与向往,但却在现实中遭遇无奈。
“待满雌雄方识”一句,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暗示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才能找到真正的伴侣。而“谁见娟娟,不向兰闺深忆”则提到对爱情的追忆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爱情的深切感悟。
整首诗在意象上使用了很多自然元素,如“青黛”和“春山”,而这些意象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结尾处的“只怕愁烟空积”,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人生苦闷的无奈与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感人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人生苦闷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眉痕轻碧”所描绘的是:
诗中提到的“兔儿”象征着:
“只怕愁烟空积”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忧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