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4:44
菩萨蛮
作者: 钱湘
绿云如幄围淡宇。
晚来酿作纤纤雨。
窗内有人听。
芭蕉窗外声。
蕉心犹自卷。
怪煞愁难展。
残梦已无凭。
空阶滴又醒。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被绿云笼罩的宁静夜晚,临近黄昏时,细雨如丝轻轻洒落。窗内有人在倾听窗外的雨声,窗外的芭蕉轻柔地摇曳,发出细腻的声音。蕉心依旧卷曲,心中愁绪难以舒展,残存的梦境已无依无靠,在空荡的台阶上,雨滴声又将我唤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钱湘(约1640-约1710),字子明,号枕山,清代著名词人,擅长填词,作品多表现细腻的情感,尤其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入微。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是在一个雨夜中创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孤独,在清代社会背景下,文人往往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感。
《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的情感在自然景色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开头两句“绿云如幄围淡宇”即以形象的比喻勾勒出一幅朦胧的雨夜图,给人以幽静的感觉。接下来的“晚来酿作纤纤雨”则进一步渲染了气氛,细雨如丝,悄然无声,似乎在倾诉着某种情感。
“窗内有人听,芭蕉窗外声”,此句引入了人声,形成了内外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窗内的人在聆听着窗外的雨声,整首诗的情感在这一刻达到高潮,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绪在自然的声音中得到了共鸣。
接下来的“蕉心犹自卷”,则以蕉的卷曲象征了诗人心中的愁苦,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情感。而最后两句“空阶滴又醒”又将情感拉回现实,雨滴声唤醒了诗人,残梦不再存在,留下的只是对往昔的追忆和无尽的愁绪。
整首词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知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细腻与愁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内心孤独的深思,传达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的寄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绿云如幄”中的“绿云”指的是什么?
诗中“蕉心犹自卷”象征着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空阶滴又醒”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同样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愁苦,但李清照的词更为细腻,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钱湘的《菩萨蛮》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加强了情感的渲染,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