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菩萨蛮》

时间: 2025-05-04 10:14:44

诗句

绿云如幄围淡宇。

晚来酿作纤纤雨。

窗内有人听。

芭蕉窗外声。

蕉心犹自卷。

怪煞愁难展。

残梦已无凭。

空阶滴又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4:44

原文展示:

菩萨蛮
作者: 钱湘

绿云如幄围淡宇。
晚来酿作纤纤雨。
窗内有人听。
芭蕉窗外声。
蕉心犹自卷。
怪煞愁难展。
残梦已无凭。
空阶滴又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被绿云笼罩的宁静夜晚,临近黄昏时,细雨如丝轻轻洒落。窗内有人在倾听窗外的雨声,窗外的芭蕉轻柔地摇曳,发出细腻的声音。蕉心依旧卷曲,心中愁绪难以舒展,残存的梦境已无依无靠,在空荡的台阶上,雨滴声又将我唤醒。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云:形容云层的颜色,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 淡宇:微弱的天空,表示一种轻柔的氛围。
  • 纤纤雨:细小而柔和的雨,形容雨势轻柔。
  • 蕉心:指芭蕉的心叶,象征着内心的隐秘情感。
  • 怪煞:感叹,表示惊讶或无奈,愁绪难以舒展。

典故解析:

  •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芭蕉”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作寄托情感的意象,象征着思念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湘(约1640-约1710),字子明,号枕山,清代著名词人,擅长填词,作品多表现细腻的情感,尤其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入微。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是在一个雨夜中创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孤独,在清代社会背景下,文人往往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的情感在自然景色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开头两句“绿云如幄围淡宇”即以形象的比喻勾勒出一幅朦胧的雨夜图,给人以幽静的感觉。接下来的“晚来酿作纤纤雨”则进一步渲染了气氛,细雨如丝,悄然无声,似乎在倾诉着某种情感。

“窗内有人听,芭蕉窗外声”,此句引入了人声,形成了内外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窗内的人在聆听着窗外的雨声,整首诗的情感在这一刻达到高潮,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绪在自然的声音中得到了共鸣。

接下来的“蕉心犹自卷”,则以蕉的卷曲象征了诗人心中的愁苦,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情感。而最后两句“空阶滴又醒”又将情感拉回现实,雨滴声唤醒了诗人,残梦不再存在,留下的只是对往昔的追忆和无尽的愁绪。

整首词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知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细腻与愁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云如幄围淡宇:绿色的云彩像帐幔一样围绕着淡淡的天空,营造出无边的宁静。
  2. 晚来酿作纤纤雨:黄昏时分,云彩酝酿出细细的雨滴,形成了一种柔和的雨景。
  3. 窗内有人听:窗子里面有一个人静静地倾听着外面的雨声,增添了人情味。
  4. 芭蕉窗外声:窗外的芭蕉树在雨中发出的细微声响,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5. 蕉心犹自卷:芭蕉的心叶仍然卷曲,象征着心中未解的愁苦。
  6. 怪煞愁难展:感叹愁苦难以舒展,表达了内心的无奈。
  7. 残梦已无凭:残存的梦境已然无依无靠,暗示着梦的破灭。
  8. 空阶滴又醒:空荡的台阶上,雨滴声又将我唤醒,反映了现实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比作帐幔、细雨比作酿造,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芭蕉发声,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窗内有人听,芭蕉窗外声”,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内心孤独的深思,传达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云:象征宁静,寄托情感。
  • 纤纤雨:传达柔和与细腻,暗示心情的细腻。
  • 芭蕉:常作为思念和愁苦的象征,表现内心的情感。
  • 空阶:象征孤独与现实的冷淡,反映内心的失落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云如幄”中的“绿云”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的树叶
    • B. 绿色的云彩
    • C. 绿色的草地
  2. 诗中“蕉心犹自卷”象征着什么?

    • A. 心情愉快
    • B. 内心的愁苦
    • C. 生活的美好
  3. 诗的最后一句“空阶滴又醒”表达了什么?

    •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B. 对过去的追忆与醒悟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虞美人》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同样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愁苦,但李清照的词更为细腻,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钱湘的《菩萨蛮》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加强了情感的渲染,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词论与词学》

相关查询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和张器先十绝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七 题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阁诗真迹二首 晚宿小罗田四首 舟中不寐 上己三首 暮雨既霁将儿辈登多稼亭 寄张钦夫二首 和张功父送黄蔷薇并酒之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象 琵琶胡语 落火 片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不到黄河心不死 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羊质虎形 攸关 鸡坛 里字旁的字 包含城的词语有哪些 黹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蚁萃螽集 调和鼎鼐 考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