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8:43
探芳信 题吴江陶莘农茂才《耘经既耕还读图》
作者:洪炳文 〔清代〕
鸟声不住。布谷催耕,提壶携酒。正一年春及,芳辰漫辜负。北陌南阡青无限,刚是扶犁候。莫评量木橘千头,渭川千亩。清福能消受。看木叶秋飘,池波春皱。如此园亭容我读书否。蟾光许现团圞相,吾佛无量寿。望江南,一发青山依旧。
鸟鸣声不断,布谷鸟催促着农耕,我提着壶,带着酒。正值春天,难道不该把这美好时光好好把握吗?北边的田野,南边的阡陌,绿意盎然,正是耕耘的好时节。不必去评估那木橘的丰收与否,渭川的千亩田地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要能享受这份清福就好。看那秋天的树叶飘落,春天的池水泛起波澜。这样的园亭,能让我静心读书吗?蟾蜍的月光映照着圆圆的桌子,我的佛也有无量的寿命。眺望江南,青山依旧如昔。
洪炳文是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常以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清静生活的追求,体现出浓厚的乡土情怀。
此诗作于春天,正值农忙季节,诗人在繁忙之余,思考人生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宁静读书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田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读书的渴望。开篇以“鸟声不住”引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诗人通过“布谷催耕”传达出一种急迫感,同时又带有一丝忧虑,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辜负大好时光。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北陌南阡的无限青翠,强调耕作的重要性,但又在“莫评量木橘千头,渭川千亩”中表现出对物质丰收的淡然,显示了其更深层次的内心追求。在这片土地上,诗人更看重的是精神的富足和心灵的宁静。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以“看木叶秋飘,池波春皱”描绘出季节的更迭,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最后,诗人以“如此园亭容我读书否”表达了对宁静环境的向往,愿意在这片田园中寻找一隅来静心读书,陶冶性情。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哲思,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宁静读书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布谷”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鱼
D. 一种昆虫
诗人在园亭中希望做什么?
A. 耕作
B. 读书
C. 游玩
D. 写诗
“木叶秋飘,池波春皱”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丰收的喜悦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洪炳文的《探芳信》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洪炳文更多地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陶渊明则强调自给自足的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