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4:04
灯夕二首呈刘帅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陌上游人趁筦弦,岂知君相尚筹边。
细听野老交谈处,犹记兵端未动前。
草市收如许早,端门瞻跸定何年。
书生晚抱忧时志,归画残灰理旧编。
在陌生的路旁,游人们随着音乐的节拍而行,怎能知道你在边界上还在暗自筹划。
仔细倾听乡野的老人交谈,仿佛还记得战事未起之前的宁静。
草市的买卖已然结束得如此之早,朝廷的大门前,什么时候才能再看到威严的仪仗?
书生在晚年怀抱着忧虑的理想,回到家中整理那已残破的书卷。
本诗中提到的“兵端未动前”,暗指古代战事前的平静,可能与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相关,尤其是那些在战斗前的宁静时光。此外,“书生晚抱忧时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人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思考。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元,号愚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及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咏怀、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频繁、国事艰难之时。诗人通过对游人和乡野老人的观察,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个人理想落空的感慨。
本诗通过对比游人、乡野老人和书生三种不同身份的人物,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游人的悠然自得与书生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在动荡的时代中,个体的无奈与不安。诗的开头以“陌上游人”引入,仿佛透过游人的眼睛看到了一个自在的世界,但随着诗的深入,逐渐揭示出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深层忧虑,尤其是“端门瞻跸定何年”一句,令人感受到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刘克庄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索,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力。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对仗与叠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同时也使得情感更加饱满,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游人”是在什么地方?
诗中“端门瞻跸”的意思是?
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刘克庄的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李白的豪放与刘克庄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李白强调享乐与豪情,而刘克庄则更注重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