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58:17
原文展示:
蟠踞祠前得地,
生长石间弃才。
子美咏歌不足,
之罘苦招未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种植物在庙前的环境中生长,它倚靠着庙宇而扎根,尽管生长在石缝间,却被人们所忽视。诗人提到唐代诗人李白(子美)所作的诗歌也无法表达这植物的价值,反而使得未来的希望变得渺茫。
注释:
- 蟠踞: 蟠,即盘曲的样子;踞,指坐或停留。这里形容植物在庙前生长的姿态。
- 祠: 指庙宇,专门祭祀某位神灵的地方。
- 弃才: 被抛弃的才能,指植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未被重视。
- 子美: 这里指的是李白,他的字为太白,号称“子美”。
- 之罘: 可能是指某种植物或景物,具体含义依上下文而定。
- 苦招未来: 意为艰难地期待未来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于溪庵静坐时,表达了他对身边自然环境的观察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索。
诗歌鉴赏:
《溪庵种蓻六言八首》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植物在庙前的生长状态,从而引发对生命价值与命运的思考。诗中通过植物的生长,隐喻了艺术与才能在社会中的被忽视和不被重视的现象。刘克庄通过“子美咏歌不足”一句,表达了即使是历代名人所作的诗歌,也无法唤起人们对这些植物(或象征的才能)的关注,反而使未来的希望显得更加渺小。这种无奈与失落的情感在诗中悄然流露,带给读者思考的空间。整首诗通过简约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蟠踞祠前得地”:描绘植物在庙前生长的状况,反映出它的扎根与环境的关系。
- 第二联“生长石间弃才”:表达了植物虽然生长在石缝中,却被社会所忽视。
- 第三联“子美咏歌不足”:提到李白的诗歌,暗示即使是伟大的作品也无法改变现实。
- 第四联“之罘苦招未来”:强调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比喻与拟人,将植物与诗人的命运相联系,展现出深刻的象征意义。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才能与生命价值的社会认同,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对艺术及其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蟠踞: 象征着扎根与依附,体现了植物的生存状态。
- 祠前: 代表着文化与历史的传承之地,但也暗示了被忽视的命运。
- 石间: 象征艰难的环境,反映出才能在逆境中的生存状况。
- 子美: 代表着历史上被广泛认同的优秀诗人,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子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诗中提到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蟠踞”一词在这里表达了什么含义?
答案:
- B) 李白
- B) 庙前
- B) 盘绕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李白的诗歌都涉及自然与人生的哲思,但刘克庄的作品更强调才能的被忽视与命运的无奈,而李白则多表现壮丽的自然与豪放的个性。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对诗歌主题的不同理解与表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