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蛩》

时间: 2025-04-25 22:10:54

诗句

愁杀离家未达人,一声声到枕前闻。

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0:54

原文展示:

闻蛩 郭震 〔唐代〕 愁杀离家未达人,一声声到枕前闻。 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未达之人的深切同情。诗中,“愁杀离家未达人”描绘了离乡背井、未得志者的深重忧愁。“一声声到枕前闻”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孤独时,蛩声不断传入耳中的情景,增强了孤独和凄凉的氛围。“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则是对权贵阶层的讽刺,指出他们的生活与普通人的苦难完全隔绝。

注释:

字词注释:

  • 愁杀:极度忧愁。
  • 离家未达人:离开家乡但尚未成功的人。
  • 蛩:蟋蟀。
  • 朱门:指富贵人家。
  • 笙歌:指富贵人家的音乐和歌舞。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朱门”常用来指代富贵人家,源自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震,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自身或他人离家未达、感受到社会不公时所作,通过蛩声的描写,表达了对这些人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蛩声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离家未达之人的孤独和忧愁。诗中的“一声声到枕前闻”不仅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蛩声的连续,更象征了诗人内心的无尽忧虑。后两句“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则是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揭示了富贵与贫穷之间的巨大鸿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愁杀离家未达人”: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家未达之人的深切同情和忧愁。
  2. “一声声到枕前闻”:通过蛩声的描写,增强了孤独和凄凉的氛围。
  3. “苦吟莫入朱门里”:指出权贵阶层与普通人的生活完全隔绝。
  4. “满耳笙歌不听君”:进一步强调了权贵阶层的享乐与普通人的苦难之间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蛩声拟人化,使其具有传递忧愁的功能。
  • 对比:通过“朱门”与“苦吟”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社会不公和个人的孤独忧愁。诗人通过蛩声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家未达之人的同情,同时批判了社会的不公现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蛩声:象征孤独和忧愁。
  • 朱门:象征富贵与权势。
  • 笙歌:象征富贵人家的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蛩”指的是什么? A. 蟋蟀 B. 蝉 C. 鸟 D. 蛙 答案:A

  2. 诗中“朱门”象征什么? A. 富贵人家 B. 普通人家 C. 学校 D. 政府 答案:A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社会不公 C. 自然美景 D. 历史事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同样批判社会不公,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两者都关注社会底层,但白诗更多表达离别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郭震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读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即事一首 杂咏一百首·樊通德 杂咏一百首·李牧 瓦送 春日六言十二首 杂咏一百首·投梭女 九日游华严寺二首 久雨五首 贺新郎·此腹元空洞 郄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指不胜数 金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牛字旁的字 强黠 丰屋之祸 顾虑重重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卤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繁兴 谈过其实 谋宪 包含囊的成语 饮弹而亡 风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