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1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17:28
荻篱萧洒昵来新,
茅屋横斜尽不真。
乾地种禾那用水,
湿芦经火自成薪。
鸟居鱼笑三百里,
菜把活他千万人。
白浪打天风动地,
何曾惊著一微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盎然的乡村画面。荻篱在风中轻轻摇曳,看上去格外新鲜;而茅草屋则斜斜地矗立,似乎不够稳固。干燥的土地上种植稻谷根本不需要水分,而湿润的芦苇经过火焰的洗礼,便能变成柴薪。鸟儿栖息,鱼儿嬉戏,三百里内充满了生机;当地的蔬菜让数以万计的人过上了好日子。白浪拍击着天空,狂风掀动着大地,但这一切似乎并没有惊动这片宁静的土地。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诗人对农村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并对大自然的描绘表现出深厚的热爱。
在这首诗中,杨万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乡村景象。开头两句“荻篱萧洒昵来新,茅屋横斜尽不真”便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田园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而“乾地种禾那用水,湿芦经火自成薪”则通过对比,突显了农业的艰辛与自然的丰饶。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农田的珍视与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接下来的“鸟居鱼笑三百里,菜把活他千万人”则更为诗歌增添了生动的画面,诗人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人类生活的富足,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最后一句“白浪打天风动地,何曾惊著一微尘”更是将诗歌的意境推向高潮,表现出自然的壮观与人类生活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宁静。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归属感,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中“荻篱萧洒昵来新”的意思是?
“湿芦经火自成薪”中的“薪”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鸟居鱼笑”表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