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象罔亭偶成二绝》

时间: 2025-05-07 06:57:55

诗句

泛尽溪流数曲清,竹阴开处见新亭。

山翁不会题牌意,犹守枯支看道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7:55

游象罔亭偶成二绝

作者: 韩维 〔宋代〕

原文展示

泛尽溪流数曲清,竹阴开处见新亭。
山翁不会题牌意,犹守枯支看道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清澈的溪流中泛舟,经过几曲水道,竹林的阴影下,我看见了一座新亭子。那位山中老者并不懂得亭子上的题字意思,他依然守着枯萎的树枝,静静地看着道教经典。

注释

  • 泛尽: 泛指游玩、漂流的意思。
  • 溪流: 小河流。
  • 竹阴: 竹子所遮蔽的阴影。
  • 新亭: 新建的亭子。
  • 山翁: 山中的老者。
  • 题牌: 指在亭子上题写的诗句或铭文。
  • 道经: 道教经典。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道经”可能指的是道教经典,如《道德经》。道教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与诗中的意境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仲明,号青山,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游览山水之间,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思想的欣赏,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情趣和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游象罔亭偶成二绝》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对溪流、竹阴、新亭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水画。诗的开头“泛尽溪流数曲清”,以流畅的水流为引子,带出诗人悠然自得的游览体验,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诗人目光转向竹林下的新亭,暗示着人文景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一个山中老者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亭子题字的无知与对道教经典的专注,似乎在强调对自然与人文的不同理解。老者的存在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深邃的哲思,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诗人在此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隐含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既可沉浸于自然之美,也可追求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泛尽溪流数曲清”:描绘了诗人游览的情景,溪水清澈,流淌的声音悦耳。
    • “竹阴开处见新亭”:通过竹林的阴影,出现了新建的亭子,增添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山翁不会题牌意”:山中的老者对于亭子上的题字毫无所知,表现出一种人与环境的隔阂。
    • “犹守枯支看道经”:他静静守着枯树,专注于道教经典,显示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 以“竹阴”比喻自然的庇护和宁静。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溪流: 象征着流动的生活与时间。
  • 竹阴: 代表自然的庇护和清幽。
  • 新亭: 象征人文景观的创造与文化的传承。
  • 山翁: 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对比,反映出一种独立于世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山翁”指的是谁?

    • A. 诗人
    • B. 山中的老者
    • C. 亭子的主人
  2. 诗中提到的“道经”主要指的是哪个宗教的经典?

    • A. 佛教
    • B. 道教
    • C. 儒教
  3. 诗中提到“竹阴开处见新亭”,这句中的“新亭”象征什么?

    • A. 过去的回忆
    • B. 文化的传承
    • C. 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韩维的《游象罔亭偶成二绝》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着深厚的自然情感,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的静谧和诗意,而韩维则在自然中引入了人文的思考,表现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韩维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与诸从游登燕子矶 恭谒孝陵 将至徐作 杨村驿与镇山秉烛言怀 蟋蟀 宣武军镇作 石田画庐山高 试儿行为天标令子赋 淮阴钓台 函谷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火字旁的字 谩訑 洁言污行 包含随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喘的词语有哪些 身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民心无常 名不正则言不顺 洪业 赤字旁的字 肉羹 歪嘴念邪经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風字旁的字 灿烂夺目 顺之者成,逆之者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