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怀归自讼》

时间: 2025-04-25 12:09:47

诗句

读书老不入,屡读屡遗忘。

遇事欲强记,转首輙怊怅。

以此趋事为,岂但成嘲谤。

人岂不自知,去矣殆天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09:47

原文展示

怀归自讼
作者: 曹勋 〔宋代〕

读书老不入,屡读屡遗忘。
遇事欲强记,转首輙怊怅。
以此趋事为,岂但成嘲谤。
人岂不自知,去矣殆天放。

白话文翻译

我读书到老也难以理解,每次阅读后又总是遗忘。
遇到事情想要强行记住,转过头去却又感到惆怅。
为了这种追求而去做事,难道不只是自我嘲讽吗?
人难道不自知吗?离去时就像是被天所放逐。

注释

  • 读书老不入:指年纪大了,读书仍然无法理解。
  • 屡读屡遗忘:多次阅读却总是忘记。
  • 转首輙怊怅:转过身去便感到忧伤。
  • 趋事为:追求功名利禄。
  • 岂但成嘲谤:难道这只会导致自我嘲讽吗?
  • 去矣殆天放:离开时就像是被天抛弃一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生活感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个人经历与社会压力的交织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学业无果的自省。

诗歌鉴赏

《怀归自讼》通过对读书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我的反思与苦闷。诗中,曹勋以简单而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求知路上的挫折感,反映了许多读书人共同的困扰。前两句揭示了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尤其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记忆力的减退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艰难。而“转首輙怊怅”则更深入地体现了诗人的惆怅和无奈。接下来的两句则在思考中升华,提出了对人生追求的质疑,表达了对社会对成功的偏见的反思,认为追求功名利禄的行为不仅是自我施压,更是自我嘲讽。

整首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知识与自我的深刻洞察,展现了曹勋作为一位诗人的哲思。同时,诗人在表达苦闷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共鸣,激发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读书老不入:表达了年纪大后,读书变得更加困难。
  2. 屡读屡遗忘:强调了记忆的脆弱。
  3. 遇事欲强记:表达了想要记住事情的冲动。
  4. 转首輙怊怅:即便努力,依然感到失落。
  5. 以此趋事为:思考追求功名利禄的意义。
  6. 岂但成嘲谤:质疑这种追求是否只会令自己嘲笑。
  7. 人岂不自知:反问人是否意识到这种状态。
  8. 去矣殆天放:表达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读书老不入,屡读屡遗忘”形成对比。
  • 反问:激发读者思考,增强诗歌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知识的无常、人生的追求与自我反省,表达了对求知过程的无奈和对社会标准的质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本:象征知识与智慧。
  • 惆怅:反映内心的失落与沮丧。
  • :象征命运或外界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读书老不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无奈
    • C. 快乐
    • D. 愤怒
  2. 诗的最后一句“去矣殆天放”的意思是?

    • A. 被天赋予
    • B. 被天抛弃
    • C. 被天保护
    • D. 被天引导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煜的《虞美人》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曹勋的《怀归自讼》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曹勋及同时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曾侍读韵 古诗(三首)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观山灯献徐尚书 董娇饶 菩萨蛮 酹江月(乙未中元自柳州过白莲) 一剪梅(莆中赏梅) 菩萨蛮(玉山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愍伤 豕字旁的字 阴开头的成语 浓福 两手攥空拳 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腥闻在上 包含公的成语 露簟 显选 撒丫子 二字旁的字 正气凛然 推聋装哑 齿字旁的字 做歉做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